黑心食品防堵重时效 两岸通报系统待验证

两岸食品安全系列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舜协台北二日电)大陆产乳制品掺入三聚氰胺,部分流入台湾,引发民众恐慌,卫生机关追查问题食品流向,也搞得焦头烂额。二次“江陈会”四日在台北登场,开启两岸食品安全官员对话契机,虽然大陆释出善意,同意两岸互设食品安全通报窗口,但实际运作能否达到时效要求,仍有待验证。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三日率团扺台,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的会谈四日正式登场,两会将签署建立两岸食品安全卫生机制的协议。

大陆三鹿公司生产的奶粉被验出含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事件如雪球愈滚愈大,台湾陆续还发现三合一咖啡粉、夹心饼干、铵粉、蛋白粉等制品被验出三聚氰胺,不仅官员疲于奔命,危机处理,相关货品下架、上架、又下架,但厂商、物流商、民众都无所适从。

再严密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都无法百分之百防杜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行政院卫生署食品卫生处简任技正冯润兰表示,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不可怕,“不知道发生什么食品安全事件才可怕”。

这波三聚氰胺污染食品事件发生初期,因为台湾的地位特殊,自中国大陆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获得的食品安全及相关检验标准资讯不够充分,以致只能从外电报导和主动抽检市售产品了解有无食品可能被污染,再从下游溯源到上游厂商,影响处理成效,大打折扣。

鉴于食品安全资讯交流重要性,十月初两岸同意互设食品安全通报窗口,冯润兰坦言对“江陈会”后两岸食品安全事件预警、即时通报系统运作顺畅有所期待。

不过,与大陆有交手经验的卫生署疾病管制局,因为过去多次在疫情、食品安全通报上吃过闷亏,一直主张争取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观察员、会员,才能真正确保台湾人民身体健康。

疾管局相关官员指出,2003年爆发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后,大陆曾承诺发生重大疫情时会主动通报疾管局对话窗口,虽然之后疾管局和相关单位曾接获大陆几次有关禽流感等重大疫情通报,但结果却令人失望。

疾管局副局长林顶说,“疾管局接获疫情通报的时间只比媒体早半小时左右”,而且只有一纸新闻稿,没有疫病传染途径、对象、区域等详细讯息,“比记者知道的还少”;他还说,在世界卫生条例(IHR2005)生效后,WHO多次透过中国要求转知疫情、食品安全讯息给台湾,结果去年九月泰国有一批被污染的玉米笋销往台湾,大陆却延迟十天才通报,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两岸政治情势已有所不同,林顶期盼两岸签订食品安全协定后,类似情形不会发生在食品安全通报机制上。

食品安全与防疫资讯处理都重视时效与源头管制,卫生署先前只能看外电报导、友邦通报才能知道“最新”的疫情、食品安全讯息,设防往往慢半拍。林顶认为,两岸即将签订的食品安全协定,原则上可以解决食品安全通报不顺畅导致的弊端,但如何让协定不是徒具形式,两岸都必须有诚意的落实才行。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