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商品丑闻不断 “中国制”受考验

(中央社北京8日路透电)不论是牛奶、牙膏、咳嗽糖浆、宠物饲料、鳗鱼、血液稀释剂、汽车零件、鸡蛋、蜂蜜、鸡肉、水饺、食用油还是白米,只要你伪造得出来,或者你有办法污染它,你几乎可以肯定中国已经有人这么做了。

  包括三聚氰胺毒奶粉等一连串的商品安全丑闻,已动摇消费者的信心。所以尽管中国制产品比其他同类产品便宜,还是有很多人不敢买。

  除了毒奶粉事件,今年初还爆发玩具汽车颜料含铅,中国出产的抗凝血剂“肝素”(heparin)遭污染,在美国、德国造成好几起死亡案例,引发全球全面回收。

  每次丑闻爆发之后,北京当局的回应似乎都相同:展开制裁、在电视上播出销毁污染商品的画面、抓几名官员入狱服刑,并表示他们“非常重视”这个问题。

  问题是,尽管政府当局做了努力也发出告诫,丑闻还是不断发生。分析师说,由于法令执行不力、业界松散、贫穷问题严重、以及中国国土辽阔,使得这类丑闻未来有可能会继续发生。

  毒奶粉事件爆发后,美国上个月针对中国制食品发出警告,下令美国港口拦截所有中国食品进口,除非中国方面可以提出产品不含乳制品或是三聚氰胺的证明。

  这个举动引发中国当局的不满,称这项措施是“单方面”,且表达“极度遗憾”。

  但这个决定合不合理,消费者已用荷包表达他们的意见。

  例如,爆发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后,台湾各地的超市发现,所有清楚标示是“台湾制造”、强调不是来自对岸,因此是值得信赖且高品质的产品,销量都暴增。

  可是中国掩饰坏消息、或是延迟向上级提报问题的文化,只加深中国防止这类丑闻再度发生的挑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