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3月8日讯】 在西方的大教堂、东方的宗庙外墙,都有许多雕塑和壁画,用以传达敬天畏神的教诲。除了忠孝节义的图案外,以《耕织图》为饰,也是十分独特。《耕织图》不仅受到帝王的肯定,也受到民间的喜爱。现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雍正耕织图》,可以说是历代《耕织图》的代表。
《耕织图》最早出现南宋初年,为临安府於潜县令楼璹所编绘,将耕作、蚕织的过程,以连环图方式绘制并题诗,后刻印成册,广为百姓喜爱。清康熙28 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得到进献的宋版《耕织图诗》,感慨织女之寒、农夫之苦,于是命内廷画师焦秉贞据此另绘耕图、织图各23幅,并附有皇帝本人的七言绝句及序文,是为《御制耕织图》。此一新版的耕织图,虽然布景与人物活动大同小异,但是图目略有增删、图序有所变换、画中的风俗也改为清代,而且画笔更为工细纤丽,技法上也参用了西洋的焦点透视法。
康熙51年(1712年),雍亲王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命宫廷画师精心绘制一套《耕织图》进献皇父康熙帝,后人称之为《雍正耕织图》。全图46 幅,其中耕图、织图各23幅。每幅图单个看独立成章,展开又如一幅连贯的田园绘画长卷。图中的人物虽然都是庶民打扮,而服饰花色不同,妇女发型梳髻各异。每开画上都有雍亲王的亲笔题诗,与“雍亲王宝”和“破尘居士”两方印章之外,甚至还别出心裁地将画面中农夫和农妇的形象换成自己与福晋的容貌,用以皇族亲为农桑的图例,来传达雍亲王对于农桑的重视。
由于雍正在位时间较短,留下来的书法作品不多,所以这幅在他即位前的《雍正耕织图》,上面的书法墨迹,也就更显得无比珍贵。
雍正帝过世后,继位的乾隆帝甚至将《耕织图》中的美景,用实际山水复原出来,成为颐和园的一处美景。像这样把《耕织图》镶入绚丽的湖光山色中,也只有乾隆盛世才有如此大手笔了。
转自:新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