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趁西方经济危机中共大举海外买进

【新唐人2009年3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田清综合编译)中国公司上个月疯狂采购,于金融危机引发的跳楼拍卖中,从伊朗、巴西、俄罗斯、委内瑞拉、澳大利亚和法国快速买进数百亿美元的重要资产。

华盛顿邮报17日报导,这些买卖使中共得以锁定原油、矿物、金属和其他策略性天然资源的供应。这些交易的范围之大,明显展示了全球财金、能源市场的移转,并且升高了包括美国等其它国家未来取得这些商品和其价格的隐忧。

2月12日,中共的国有金属巨头中国铝业与澳大利亚的力拓(Rio Tinto)订定了195亿美元的交易,让中共在这家全球第二大矿业公司的持股提高一倍。

其它三笔买卖当中,中共则利用贷款来确保能源供应。2月17日和1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China National Petroleum)与俄罗斯和委内瑞拉分别签订协议,由中共提供250亿美元和40亿美元的贷款,来交换长期的原油供应承诺。2月19日,中国发展银行与巴西的Petrobras石油公司敲定了类似协议,以100亿美元贷款交换原油供应承诺。

上星期六,伊朗宣布与中国的财团签署了一个32亿美元的合同,开发波斯湾部分海底油田。

中共大幅增加对外投资。根据研究公司Dealogic,2008年中共的海外并购达到创纪录的521亿美元。今年1月和2月,中国公司在海外投资了163亿美元,如果这个速度继续,2009年的总金额将接近去年的两倍。

上个月由一家网络不动产中介公司举办的采购行中,一团由50名来自中国的个人投资人,前往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购买次贷危机以来大跌价的住房。

I2月25日当周,与90名主管同行的中国商业部长陈德铭,分别在德国、瑞士、西班牙和英国签下价值100亿、40亿、3.2亿和20亿美元的合约。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导,受到利润下滑和金融风暴的挤压,越来越多的艰困公司和国家转向现金丰沛的中共寻求金援。

其它最近的巨额交易包括﹕中国第二大的石油厂商中石化购买了加拿大的在叙利亚探勘的Tanganyika石油公司,以及中国五矿集团收购澳大利亚濒临破产的锌矿厂OZ Minerals。

随着中共利用低价再次向国际舞台前进,其收购激起的政治阻力有待观察。

2005年,华盛顿的政治压力迫使国营的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撤回了对美国Unocal石油公司的竞标,虽然中共的出价高于对手雪弗龙。

麦奎尔(D.J. McGuire)是中国电子游说组织(China e-Lobby )的共同创始人,也是《黑暗中的龙》(Dragon in the Dark)一书的作者,他在英文大纪元时报撰文表示,从中共最近的采购行动中,我们能够理解什么?我认为这个政权的海外投资,不是因为它想这样做,而是因为它必须这样做。

首先,我们必须记得这个政权依赖海外影响力和势力的扩张,以便分散国内民众的注意。

然而,还有其它不可以忘记的原因。比较明显的是其经济依赖出口的核心问题。陷入出口困境的共产党必须仰赖国外支出以便能继续掌权。

在美国,这表示这个政权无法抽回它大量持有的美国债券。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共停止购买美国债券,这样的举动一定会减低或消除中共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力,将美国政治推往明确的反共方向。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