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64”民主运动简介

【新唐人2009年6月3日讯】80年代后期,世界处于冷战的最后阶段,前苏联和东欧的共产阵营正在解体并开始民主化,而中国国内人民对物价飞涨、官员贪污腐败严重非常不满,要求政治改革的呼声很高,中共内部改革派和保守派严重对立。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总书记、开明派的代表胡耀邦逝世,北京各大高校学生开始悼念活动,悼念的口号逐渐发展出对民主的诉求。

4月18日,数千北大清华学生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大会堂前静坐,并向中共人大常委提交请愿信,提出“解除报禁、实行言论自由、给知识份子平反”等7点要求。

4月23日,北京高校学生向全国各高校倡议无限期罢课,到4月25日,学生们的游行示威已经扩大到了全国20个城市,事件焦点已由“悼念”变成“争取自由民主”。

4月26日,中共高层发表“四二六社论”,把学运定性为“极少数人发起的反革命动乱”。但第二天,北京约5万学生不顾当局的禁令上街示威,打出“和平请愿,不是动乱”、“打倒官僚”的口号。

4月29日,北京当局和北京16所高校45名学生代表对话,但对话陷入僵局。

5月13日,学生领袖发起绝食运动,抗议政府拖延对话,要求肯定学生行动是爱国运动。

5月15日,学生发动北京大游行。第二天,数十万北京各界群众涌向天安门广场,声援绝食学生。学生的绝食行动得到的媒体的关注和人民的支援。

5月18日,对中共高层处理学生不满的中共总书记赵紫阳提出辞职,并于19日凌晨前往天安门广场看望学生。

5月20日,中共总理李鹏颁布北京部分地区戒严令,并连夜从外地调军队进京,但各路军队都遭到了学生和北京市民的阻拦。

5月23日,北京举行百万人大游行,不少机关干部、文化人、科技界、工业界人士参入队伍,喊出李鹏下台的口号。

6月3日,中共中央下令清场,并命令“如遇阻拦,戒严部队可以采取各种自卫措施和一切手段予以排除”。军队向拦阻军车进城的市民开枪。在木樨地当时聚集了数千人,成为市民死伤最多的地方,6月4日凌晨,中共军队开进天安门广场。据媒体报导,数千学生和市民在这个过程中被中共军队打死。

六四”之后,中共开始抓捕参与的学生和民运人士,严格限制有关“六四”的言论,加紧了对异议人士的控制,中国的政治改革完全限于停顿。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