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7月10日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从高位回调,中国巨额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在国内受到严厉的指责,国有企业发生巨额亏损。与此同时,国际资源类公司有意引入新的股东,因此,中国从去年开始掀起了收购与并购国际资源类企业的热潮。甚至以高出市场一倍的价格来收购原油。
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作者报导说,6月24号,中石油宣布,将收购新加坡吉宝公司所持有的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的全部股份。
时隔一天,中石化宣布,集团将以每股52.8加元收购Addax全部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收购总价是82.7亿加元,约合72.4亿美元。
不久,6月30号,中石油和BP组成的财团赢得了伊拉克最大油田鲁迈拉油田的20年服务合同。同时,媒体披露,中石油集团计划以170亿美元的报价竞购西班牙石油公司(Repsol YPF SA)旗下的阿根廷子公司YPF 75%股份。
从开采、炼油到服务,中国石油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并对像。
而从商业逻辑上看,中国公司为这些收购案支付的溢价过高。
中石化支付了一倍以上的溢价收购Addax的原油。中石化对外界的质疑回应说,这是一次“转型收购”,“相信此次收购符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有利于增强公司在西非和伊拉克的实力,加快全球化发展步伐,优化海上油气资产结构。”
报导认为,这是独特的中国式解释,潜台词是,这是战略收购,战略收购价格是次要因素。中石化收购Addax石油公司试图缓解原油不足的瓶颈,而中石油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试图弥补公司在炼油、维修、石油交易方面的能力不足。而中石油之所以接近零收益承接伊拉克鲁迈拉油田工程,目的显然是意图在最重要的中东市场布局。
但是战略收购就可以不讲成本收益吗?《金融时报》文章作者认为,提早布局,在资源市场留下活眼,以免未来中国制造受制于国际资源,这就是中国即便是高溢价也要收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