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灾祸连年

【新唐人2010年1月17日讯】新闻周刊(200): 海地灾祸连年



当地时间1月12日下午,中美洲国家海地发生七级强震。震中距首都太子港仅10英里,即16公里。包括总统府和联合国维和部队驻地在内的数百栋建筑坍塌,太子港几乎成了废墟。这是海地自1770年后,两百多年来最严重的大地震。海地内政部长十五日对媒体透露,海地政府现已清点约五万具地震遇难者尸体,估计强震造成的遇难总人数在十万人到二十万人之间。海地近年来灾祸连年,使这个约850万人口的贫穷国家雪上加霜。



据地质专家分析,上周引发了海地毁灭性的大地震发生在加勒比海与北美洲地壳板块交汇处附近的一个高度复杂的构造断层的缠结上。造成破坏性巨大主要原因,就是这场地震的震中离地面只有一万到一万五千米。



海地位于西印度群岛海地岛西部。东邻多明尼加共和国,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西与古巴牙买加隔海相望。人口约850万人,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海地每年都受到热带风暴和飓风的威胁。



2007年10月,在经受了连日的暴雨侵袭,两周内已有31人死亡的情形下,10月底热带风暴“诺艾”又以超强度登陆这个已千疮百孔的国家,海地小镇雅克梅纳被洪水和泥石流淹没。



2008年8月至9月,海地接连遭受热带风暴“费伊”和“汉娜”,以及飓风“古斯塔夫”和“艾克”的袭击,触发洪水泛滥、山体滑坡等。风灾中仅800人死亡,另有300多人失踪,一百万人无家可归。



2009年3月至5月,海地又连续遭受暴雨袭击。首都太子港,一个名为太阳城的海边棚户区,人们爬上屋顶,试图在洪水中逃生。



海地每年的台风季,平均有10个热带风暴,但造成海地逢水便成灾的主因,就是滥砍滥伐。海地的山丘近乎都成了秃顶,因为伐树制作木炭出售,是海地穷人的主要生活来源。



新唐人电视台记者杨晓玫综合报道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