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矿安全国家监察体制创建10年 形势依然严峻

【新唐人2010年2月16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采访报导)2010年是中国煤矿安全国家监察体制创建10周年。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指出,煤矿安全监管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中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在日前接受《中国能源报》专访时指出,目前中国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着主客观原因和更深层次矛盾等问题,包括个别地区和企业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小煤矿数量多、科技装备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另外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加大,煤矿安全基础薄弱与有效抵御灾害风险的矛盾日渐突出,这些问题正严重制约煤矿安全生产。

长期以来,中国煤矿事故所造成的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屡见报端。去年11月21日,黑龙江鹤岗市新兴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事故共造成108人死亡,也暴露出开采企业井下管理混乱、抗灾能力弱和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等一连串的问题。赵铁锤表示,煤矿安全国家监察体制创建10年来也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全国煤炭年产量由10亿多吨增长到近30亿吨;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由每年近7000人减少到了2630人。北京大学的经济学者夏业良教授指出,安全生产与追求产量,始终是困扰中国煤矿安全运行的主要矛盾之一:“首先,我觉得官方发布的数字和民间所提供个数字有很大的出入。比如说去年11月份我们在浙江省参加有关民营企业投资煤矿的, 他们所提供的数据表明国营煤矿所发生的事故率以及死亡人数大大超过了民间的这些企业。预防这样一些恶性事故的发生,尤其是百人以上的矿难,完全是可以从技术层面做到的,但是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年来这个方面仍然屡禁不绝呢?好像官方这种说法,好像我们取得了多么大的经济成果的同时,死亡人数已经比过去有所下降。这是作为一个成绩来说的,但是考虑到人的生命价值重于经济上的收益或者成果的话,这就是一种执政思路的不同。”

赵铁锤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对于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今年中国的煤炭需求量可能高达31亿吨以上,在国民经济当中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全球能源与环境项目主任孔博博士指出,近年来中国产业结构中,农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连年下降,而以能源消耗为主的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中国经济严重依赖于煤炭产量的现状,使煤矿安全问题日趋引人关注:“由于中国能源密集型的行业的发展, 特别是以钢铁、化工等等行业的发展,它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农业的比重一直在下降, 第三产业的比重处于低迷状态,工业的比重反而上升了。为了满足这种经济发展的强劲需求,煤炭承担了主要的责任。07年中国成为了实现第一大二氧化碳的排放国,中国政府在煤矿生产安全监管方面的力度虽然很大, 但是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这种安全生产的水平,还有很长很长一段时间。”

夏业良教授强调,合理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协调人与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关系,都已成为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强调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们现在过度的开采、过度的利用这些能源,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另外我们对环境的污染,这种追求高速增长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和严重的污染来作为代价的。所以从这个角都来讲,我们是不是现在就要考虑到人的生命价值,同时要考虑到人与环境的这样一种协调关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究竟在煤炭开采企业应该有哪些对应的行动?官方应该给我们一个解读。”

中国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还公开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也是煤矿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如何根本解决提高产量与保障安全之间的矛盾,任务将十分艰钜繁重。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