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弟子规》连载十九 (视频)

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孔子《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信(二)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解说
还没看清真相之前,不可随意乱讲;还没了解清楚之前,不可随便传播。不该做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随便答应,做或不做都是错。凡是说话,要慎重考虑且态度从容;不可太急太快,不可模糊不清。听到别人说长道短;跟自己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故事
恶语伤人 五百世为狗

迦叶佛住世时,有个少年比丘(和尚)声音清雅,擅长赞呗(歌咏赞佛的偈颂),大家都很喜欢听。有个声音沙哑的老比丘,少年比丘羞辱他的声音有如狗叫,而不知道老比丘已经是个证悟罗汉果位的圣者。

老比丘问少年比丘:“你认得我吗?”

“我早认识你了,你是迦叶佛时的比丘。”少年比丘回答。

“如今我已证得阿罗汉果,佛门行仪,全都具足了。”老比丘说。

少年比丘听后才感到惊恐自责。由于他口出恶言,五百世中常出生为狗。直到遇见舍利弗,才得解脱。

那时有一群商人,前往他国做生意,他们养了一只狗。半路休息时,狗偷吃了商人带的肉。商人们发现后,气恨得争打这只狗,狗儿被打断腿,丢弃在荒野。舍利弗用 天目看到这只饥饿垂死的狗,来到狗的身边,给它食物,并为它解说微妙佛法,狗死后投生到舍卫国的婆罗门(印度贵族)家里。

一日,舍利弗独自托钵乞食,婆罗门看见了问他:“尊者一人独行,没有沙弥(出家受十戒,还没受比丘戒的男子)随行吗?”

舍利弗说:“我没有沙弥,听说你有个儿子,可以出家当沙弥吗?”

婆罗门说:“我有一个儿子,叫做均提,年纪还太小,难供使唤,再长大一点,就送你做沙弥。”

到孩子七岁时,舍利弗又来请求,婆罗门就把儿子交给舍利弗,让他出家。舍利弗为他讲解种种妙法,他很快就开悟,证得阿罗汉果。

均提沙弥证悟后,看到自己过去世的恶口因缘,又看到他前世是一只饿狗,被舍利弗恩师所救,今世又教他证悟果位,脱离苦海。均提沙弥决定今生永做舍利弗的沙弥侍者,以报师恩。

(取材《贤愚经》)

文自《正见网》

《弟子规》连载十九(视频)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