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0月6日讯】9月28号,12位北京“流动儿童”家长的代表聚在北京市教委门口,手持签名过万的《呼吁书》,希望能够亲自交给市教委和教育部,解决他们孩子长期在北京就学,却不能参加高考的难题。学者指出:不公平的户籍制度造成了不公平的教育制度。
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外地户籍家长在北京定居,他们的子女在京接受教育的问题成为困扰家长的难题。有部分学生目前在京就读时间达到了10年以上,已经面临高考。
从今年6月开始,这些家长分别在北京的昌平、通州、海淀等地区组织签名,呼吁优先解决那些在经常居住地长期就学、但没有当地户籍的学生的高考资格问题,避免出现大量“高考移民”。目前签名人数已经过万。
从2005年起,教育部出台文件要求高考“学籍、户籍”双认定,这个规定造成拥有北京绿卡,但是幷没有北京户口的居民子女无法在北京参加高考,甚至一部分孩子既无法在京参加高考,又无法回原籍参加考试。
北京学者,“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郭玉闪表示,“第二代问题”的潜在危害十年前已经有人预言,现在已经变成现实。郭玉闪指出,流动儿童的教育困境,根源于户籍制度。
郭玉闪:“教育制度的基础就是户籍制度。我们都知道北京孩子考试比外地孩子更容易考试,因为竞争更小。北京孩子和外地孩子如果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北京的孩子基本都会读不上书的。但是北京的孩子确实机会是最好的,就是因为户籍制度在保护他们。”
北京律师谢燕益律师指出,高考对北京生源的倾斜政策,本质上是一种特权。作为政治中心,中央高官云集,北京的教育资源首先满足官僚权贵子女的需求,导致教育系统改革难度加大。
谢燕益:“官僚权贵是一个阶层,不管他对政策,不管从立法层面,从行政上,政策落实上,他上都有相当大的话语权。他实际上都在公开的、或潜藏的影响着政策、影响着改革。”
在中国大陆,废除不公平户籍制度的民众呼声经常出现,但是阻力重重。
郭玉闪:“废除户籍制度意味着废除建立在户籍制度上的一系列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很难调整。比如教育制度,一旦户籍制度要取消的话,教育制度就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调整,马上面临一个巨大的变化,而这个变化是现有这些既得利益者不愿意看到的。”
谢燕益律师认为,教育部关于高考考生需要“学籍户籍双认定”的规定,违反宪法和行政许可法。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权和自由迁徙的权利,而对公民的高考权利进行限制是行政许可行为,要有全国人大立法。一般的部门规章无权做出限制。
新唐人记者秦月、肖颜采访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