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与北京拥堵的困境

【新唐人2010年12月9日讯】日本东京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集中了日本全国十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平常却很少遇到道路被堵死的现象。北京号称“首堵”,时速30公里极为常见,晚高峰车速低于20公里/时,高峰拥堵路段峰值最高超140条,北京所有环线道路、主要大街、进出京联络线、交通枢纽等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偶尔才会有畅通的情况。

据《京华时报》报导,上周在东京到名古屋的高速上碰到堵车,大巴以30公里的时速徐徐前行,心烦意乱的导游说,一年多没碰过这样的堵车了。这句话让在座中国媒体惊诧,尤其是北京媒体。

从东京偶尔的拥堵,可以想像这个城市平时的一路畅通;从北京鲜有的畅通,不得不反思这个庞大城市令人困惑的拥堵。

《京华时报》报导,整个东京地区的人口是1200万左右,面积是2155平方公里。北京地区的人口大约2000万人,面积是16807平方公里。北京的面积是东京的8 倍,人口只是东京的近两倍。按照最新数字,挂有东京牌照的汽车有462.8万辆,在北京上牌的汽车是471.1万辆。也就是说,北京的人口密度只是东京的1/4,人均汽车保有量是东京的1/2,那么,凭什么人均汽车保有量高一倍的东京畅通,而北京拥堵呢?

交通硬件上的差距驾驶员素质上的差距

《中新网》报导东京拥有完善的立体化道路交通体系,在硬件方面缓解了拥堵问题。目前,东京的公路网主要由3条环状总长320公里的高速公路、10条国道和数百条普通公路,以及1222座总长72公里的桥梁、112个总长37公里的隧道、735座总长42公里的步行天桥等构成,总里程长达2.4万多公里。

在东京,地铁站星罗棋布,步行5分钟内都能找到地铁站。而在北京,大量的居住区没有地铁经过,交通极为不便,民众只能挤公交,步行或骑自行车,在经济能力提高的背景下,才可能购买一辆汽车作为出行的工具。

《京华时报》报导日本的车企人士认为,北京的公共交通还不够发达,这造成了大量市民选择使用自驾车辆出行,北京的驾驶员素质也有待提高,这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剐蹭追尾,加剧拥堵。

如果治理拥堵不在这些上面下工夫,而是一心想着如何用行政手段控制汽车总量,到头来只会是得不偿失,影响城市发展进程,损伤效率,也影响市民生活质量。

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限制购车是治理拥堵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但城市管理者应当有神圣的责任感——交通治理的代价不该是牺牲普通老百姓的购车权利,拥堵应当综合治理,限制购车只能治标,绝无治本可能。

网友发表评论:管理严重滞后!新加坡、香港老街道老马路那么多,车也比北京还多,为什么他们就不堵车!不是车多不怪路窄,这是管理的问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