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2月10日讯】维基解密因为公开政府机密档案,遭到各国当局追打。但是维基解密的粉丝们为支持“维基解密”发起的资讯战愈演愈烈,近日加入网路攻击行动的骇客激增,有四千多名志同道合者加入,一起为“言论自由烈士”阿桑奇而战。同时,美国政府和人权组织对维基解密的批评声也日益高涨。
维基解密支持者大报复
维基解密(WikiLeaks)网站的创办人阿桑奇才在伦敦投案,他的支持者立刻展开报复,周三大举攻击并一度瘫痪万事达及威士这全球前2大信用卡公司的网站,另还进攻许多被他们认为是帮凶的个人或机构的网站。
据台湾《工商时报》报导,支持者系用分散式阻断服务(DDoS),即所有电脑同时连上目标网站、塞爆服务器、减缓或完全瘫痪运行的方式,攻击这2大信用卡公司的网站,其中万事达卡显然是因为封锁对维琪解密的捐款而遭到报复。
此外,立场保守的美国前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裴琳、无党派的美参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李伯曼、PayPal、瑞士邮局银行等的网站,也都遭到攻击。
发出逮捕令而授予英国法院羁押维基解密创办人法源的瑞典检方,也声称其遭到线上攻击,已向警方报案,。
威士卡的网站稍后恢复运行。据其发言人表示,已运行如常,持卡人可以继续使用卡片,账户资料绝无风险。万事达卡也对外表示,已恢复所有的服务,账户资料绝无风险。
4000骇客矢言将攻击任何“反维基解密”的人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导 这批由骇客与社会运动人士组成的团体,他们原本只有五十名成员,但在网路讨论区与社群网站号召后,迄已有四千多名志同道合者加入,一起为“言论自由烈士”阿桑奇而战。
该组织透过推特召集前往一个网址,下载一种设计精密的攻击软件,作为参与这场网战的“武器”。法新社报道认同,“这是一场网上战争。”
“无名氏”成员在线上和法新社交谈时,矢言将攻击任何“反维基解密”的人。曾对维基解密口诛笔伐的政治人物,也被骇客视为敌人。
美国媒体还报导称,前美国副总统候选人佩林曾提出应像追捕基地组织一样追捕阿桑奇,因而其个人网站也未能逃过骇客的“关照”。她个人及其丈夫的信用卡号被曝光,但随后佩林发言人出面澄清说所曝光的卡号是虚假的。
阿桑奇认为维基解密创立了一种全新“科学的”新闻理念,藉由与其他媒体合作,让读者阅读新闻同时,可在网上找到原始档,有助验证新闻的真实性。他说,民主社会需要强势的媒体,而维琪解密正是其中之一,可以使政府更加诚实。
他承认自己并非反战主义者,“有时候,国家需要参与战争,而这个世界不并缺少战争”,他公布相关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记录,是为了媒体自由报导的权利。
维基解密坚称,将会继续把机密的美国电文公诸于世,而目前已曝光的还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美国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华府现在担心维基解密下一批“爆料”,将会聚焦于被关押在古巴关塔那摩湾的好战恐怖份子嫌犯。
联合国人权专员皮莱关注维基解密
联合国人权专员皮莱关注维基解密披露美国大量外交机密资料后受到封杀,认为可能侵犯言论自由。但她承认,难以在保障言论自由及国家安全取得平衡。
据香港《商业电台》报导,皮莱说,关注有报道指一些私人企业,包括银行,信用咭机构,以及互联网供应商,停止向维基解密提供服务。
她认为,如果维基解密做出违法行为,应交由司法当局处理,而并非透过第三方施压或威吓。她又提到,维基解密创办人阿桑奇,被瑞典当局指控的强奸罪,与维基解密公开美国机密资料无关。
美国政府声讨维基解密
随着维基解密继续曝光机密档,美国政府批评声也日益高涨。
据《朝鲜日报》报导,在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7日在英国出庭受审当天,美国参议员李伯曼举起了批判旗帜。被视为美国政界的“另类”的李伯曼做客右派广播媒体福克斯新闻频道主张起诉阿桑奇说:“阿桑奇是美国历史上违反《反间谍法》最严重的人。”
李伯曼还对报导曝光文件的《纽约时报》(NYT)提出了批评。他说:“我无权对他们进行最终审判。法务部有必要调查他们是否违反法律。”
他认为,《纽约时报》从阿桑奇手中获得资料进行了报导,如果阿桑奇受到处罚,《纽约时报》也理应受罚。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参议员范因斯坦对《华尔街日报》(WSJ)表示:“应根据1917年制定的法律(《防间谍法》)对阿桑奇进行审判。”
在维基解密公开的外交电文中有很多与美国国务院有关。美国国务卿希拉蕊在维基解密公开电文后表示:“泄露(外交电文)不仅是对美国外交利益的攻击,而且还是对国际社会的攻击。”美国调查当局已着手研究根据什么法律追究阿桑奇的责任。
对一些停止向维基解密提供服务的公司,最近不断受到电脑骇客攻击,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说,正展开调查。荷兰一名16岁少年涉嫌参与这些骇客攻击被捕 。
国际人权组织谴责维基解密曝光文件
在公开的文件中被描述为反面人物的美国等各国政治领导人也对维基解密深恶痛绝。一些国际人权组织也谴责维基解密曝光文件。国际特赦组织(AI)等5个人权组织主张,维基解密曝光了对美军提供协助的阿富汗人的姓名以及相关资讯,使他们面临遭受恐怖袭击的威胁,这是“不负责任的暴露行径”。
批评阿桑奇的一些学者举出英国《泰晤士报》的例子。《泰晤士报》在报导这些档之前,与国防部进行协商,删除对国家安保敏感的内容后进行了报导。
对维基解密抱有好感的部分学者也指出,维基解密的行为欠妥,缺乏像《泰晤士报》一样的周全考虑。因此,一些曾在维基解密作为志愿者工作的人也因此次事件分裂为支援和反对两个阵营。
美国调查当局认为,虽然阿桑奇拥有澳大利亚国籍,但只要能证明他唆使特定美国人散布机密文件的事实,就能对其进行处罚,但无论是规定言论自由的美国修正宪法第一条,还是宣判曝光越南战争相关档的《纽约时报》无罪的“五角大楼文件判决”(1971年)事件,均对判处阿桑奇不利。
据《香港商报》报导, 民间对于维基解密的泄密做法开始引发了争论,有报道质疑《纽约时报》说:“我无权对他们进行最终审判。法务部有必要调查他们是否违反法律。”
报道认为,《纽约时报》从阿桑奇手中获得资料进行了报道,如果阿桑奇受到处罚,《纽约时报》也理应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