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2月20日讯】被海内外专家学者公认为“钓鱼台属于中国铁证”的清朝古籍《浮生六记》佚文《海国记》钱氏抄本原件,20日将在北京拍卖。因该古籍涉及领土主权,主办方谢绝外资参拍。拍卖底价未明,但早前有日本人出1,000万元收购手稿被拒。该手稿已被列入“禁止出境”名单。
据《苹果日报》报导,20日举行的“2010年首届艺术品慈善大型拍卖会”,由官方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及北京中招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日因钓鱼台主权争执不止,这部被视为“钓鱼台属于中国铁证”的手稿备受关注。据称拍卖所得款项将用于扶贫。
该手稿发现堪称传奇。2005年秋,山西收藏家彭令在南京古玩市场,偶然购得清人钱泳手记《记事珠》,其中有6,200多字记录了清代使者出使琉球的见闻,特别是文中对钓鱼台海域的描写,栩栩如生。经两岸专家鉴定,确认该6,200多字是抄录清文学家沈复名作《浮生六记》,属《浮生六记》失传的第五卷中的《海国记》。
被誉为“当代和氏璧”
《海国记》重现震惊史学界,也惊动中国文化、文物和外交等部门。日本主张拥有钓鱼台主权理由之一,是日本人古贺辰四郎在1884年“发现”该岛,但沈复在《海国记》亲历钓鱼台的记载却在1808年,还早了76年。五年来两岸顶级专家已再三确认该手稿是《海国记》。
手稿成为“钓鱼台属于中国”铁证,因其独特的文献价值,被誉为“当代和氏璧”手稿发现五年来价值一直飙升,前年有人出60万元收购;去年12月,更有日本人致电彭令,开价1,000万元。彭令拒绝说:“我是华夏子孙,日本人就是出一亿,也别想拿走手稿。”
钱泳手稿中抄录《海国记》有一段描写钓鱼台及琉球:“向东一望,苍茫无际,海水做葱绿色,渐远渐蓝。十一日,过淡水,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忽见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是日即转风。”
“十四日早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十五日午刻遥见远山一带如虬形,古名流虬以形似也。相距约三四十里,舟中升炮三声。俄见小艇如蚁,约数百号随风逐浪而来。先有一船,报帖送礼,有旗上书‘接封’二字。”
两段文字记录了作者沈复亲历的历史,记录了1808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清朝使臣册封琉球国王的航船在钓鱼台附近祭拜妈祖的典礼;这证明中国发现钓鱼台,比日本声称发现的日期还早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