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农炮轰朱镕基掩盖真相

【新唐人2011年6月3日讯】近年来,因中共当局强征、强拆迁所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暴力冲突已成为危及社会稳定的根源。有学者指出,这其实与1994年朱镕基推行的税制改革有着很大的关系,然而,朱镕基在清华百年时的演讲却掩盖了很多真相。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问题专家何清涟程晓农夫妇日前在接受《希望之声广播电台》采访时,解析中国经济、社会万象时指出,为了能够制止强拆行为,今年初,中国(共)当局推出了新的拆迁条例,国土局也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坚决防范查处强征强拆行为,公安部也甚至放话“零容忍”。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些措施对遏制和缓解暴力事件的发生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强拆过程中的恶性事件还是不断发生。

程晓农称,胡锦涛在几年前提出了和谐社会的这个说法,那个和谐社会所针对的就是中国在过去这7、8年以来,每年的在中国叫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数量在急 剧上升。在“群体性事件”当中,主要的是与土地拆迁有关,就是强制拆迁。那么既然中央政府在讲要实行和谐社会,而地方政府的强制拆迁又直接造成了“群体性 事件”。那么,按道理讲,中央政府应该严厉追究地方政府破坏和谐的这个行为。因为这是直接违反中央方针的。但是,我们看到中央政府并没有深刻追究这件事情。

程晓农指出,在中国有一个名词叫“土地财政”。它是说,从1994年朱镕基推行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不足,税源减少。而地方政府还需要不 断的膨胀,养活更多的官,官的开销也越来越大,胃口也越来越大。所以,地方政府是不断的想要从老百姓身上刮钱,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在2000年以前,地方政府主要是从农民头上刮,就是在农村推行各种各样的强制摊派。那么,最后就造成了所谓的“三农问题”。从2000年以后,情况越来越严重。到了2007 年,温家宝最后不得已下了决心,宣布停止对农村征收税费,这样地方政府的财源又少了一块。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就想出了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拆迁、圈地、转手倒卖,从中牟利。

程晓农揭露,清华大学百年庆的时候,前总理朱镕基在清华对学生有一个演讲。其中提到说大家对他1994年税制改革批评很多,他认为是胡说八道。其实,朱镕基在清华的演讲掩盖了很多真相。

程晓农说,中共政府的财政收入实际上分三块,朱镕基在清华讲话只说了中央财政预算内收入,就是明面的税收跟税收有关的收入。那么,卖地的收入在地方财政那里是不计入税收的。因为它不是税收,他是一次性收入。

程晓农说,在地方政府,它的财政是分成三块。一块是预算内收入,主要是有名目的税收。第二块叫预算外收入。指的是 各种摊派和各种收费。第三种,是预算外之外的收入,而土地收入就在这块里。所以,朱镕基讲说是地方财政不缺钱,这个话如果把地方财政的第三块收入刨掉,地方财政钱就不够;或者说他们要花的数字远远大于他们能够得到的预算内和预算外的收入。这就是为什么北京、上海这样的直辖市,他们的全部财政收入加在一起, 就是刚才讲的三块合在一起,居然当中卖地收入要占五、六成。这在全世界是没有的现象,就是政府在做生意。而这个生意的全部来源就是搜刮被拆迁户的房产和他们的土地价值。

近些年来,很多人认为,朱镕基时任所实行的分税制改革造成了地方财政弱势,地方缺乏诸如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和民兵训练等资金,最后就都转嫁到了百 姓头上。诸多社会抱怨中,对分税制的声讨此起彼伏,亦有不少专家学者撰文称,高房价的深层原因是分税制掏空地方财政,地方倚重土地财政直接推高房价,且使地方政府被房地产业绑架,阻挠中央调控楼市政策落实。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1951年毕业于该校的朱镕基4月22日重回母校,他在与清华师生谈话时,直言不讳地反驳了地方政府发展房地产业是因为分税制使地方政治财政虚空的说法:他说:“说这个房地产项目这么沉重,都是过去这个分税制搞坏了……地方没钱了,所以它只有发展房地产才有钱。狗屁!”“我们制 定了一个错误的政策,就是房地产的钱,都收给地方政府,而且不纳入预算,这不得了。这个钱就是搜刮民膏,所以把地价抬得那么高。这个绝对不是分税制的错 误。地方没少收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