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7月13日讯】(中央社记者林琳柏林13日专电)台湾与德国将合作研究及探勘海底“可燃冰”,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的“能源国家型计划”访德团11日至15日在北德与研究机构讨论合作案。
能源国家型计划执行长陈发林教授率领的访问团与德国基尔大学的IFM-GEOMAR研究中心及不来梅的MARUM研究中心的专家,12日及13日在基尔大学进行会谈。
在面对气候变迁与核灾难的冲击,世界各国政府对替代能源的研究及开发都不遗余力,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Gas Hydrate)被视为一种很具潜力的未来能源。
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含有甲烷,处于高压低温的环境下,气体分子被冰晶状的固体包围,所以也被称为可燃冰。台湾西南海域有相当丰富的蕴藏量。
根据规划,2012年到2013年之间,德国研究船将前往台湾西南海域探勘。
陈发林表示,台湾99%的能源需要靠进口,面对节能减碳的世界潮流及能源供应的自主性问题,可燃冰的研究与开发是很重要的议题。
他指出,台湾在1980年代已经确定西南海域蕴藏相当的可燃冰;1990年代开始进行调查研究,不过仍缺乏关键的探勘仪器及技术,无法证实分布与开采价值。
透过国科会与这两所德国研究机构的合作,德国研究船将前往台湾西南海域探勘并于深海钻孔取样,进一步确认先前的调查结果。这艘研究船同时会将二氧化碳进行海底封存的地质研究。
IFM-GEOMAR的主席赫尔吉克教授(Prof. Peter Herzig)表示,在德国决定废核后,可燃冰的研究已不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更是政治议题。联邦经济科技部及联邦教研部都很重视,并给予研究补助。
参与能源国家型计划并负责可燃冰研究规划的杨灿尧教授表示,台湾对此也相当重视,国科会已经将这项研究列为主轴计划,予以重点支持。
刘家瑄教授说,虽然开采技术还有很多改善空间,但它潜在的蕴藏量就已经令人非常期待。据他保守估算,台湾西南海域的可燃冰蕴藏量足够台湾50年以上的能源消耗。
国家实验研究院台湾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高家俊教授负责台湾新下水的研究船“海研5号”先进海洋探勘设备的装置,包括海底钻孔机 MeBo。他在会谈时也强调,希望能透过双方合作获得德国的技术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