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顶之患 中国4万病险水库超期服役

【新唐人2011年8月23日讯】中国是世界上水库最多的国家,据报导,目前中国的这些水库有一半以上处于病险状态,而大多数的病险水库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中国的湖南、江西、湖北、广西、四川、河南、安徽等省份,尤其是病险水库多地区,大多存在灭顶之患。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导,中国现有水库8.7万座,大部分建于20世纪50~70年代,且大部分是小型坝,小型坝中的90%以上是土石坝,土石坝的寿命大约是50年,目前为止,这些水库基本上都已是超期服役。而且几十年的运行中,由于缺少必需的维护,水库病险的数量过半,达4万多座。

报导称,这4万多病险水库绝大部分散布在农村和一些县市的上游。有统计显示,中国头顶“一盆水”的城市有179座,占全国城市的25.4%;头顶“一盆水”的县城有285座,占全国县城的16.7%。

这些库坝一旦垮塌,那么房子、田地、工业设施、铁道,甚至整座城市都会面临灭顶之灾。

惨痛的历史上教训

据大陆水利部公布的资料:从1954年有溃坝记录以来,全国共发生溃坝水库3515座,其中小型水库占98.8%。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溃坝事件发生在1975年的淮河流域,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包括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在内的数十座水库漫顶垮坝,1100万亩农田被毁灭,1100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亡。

全国水库,一半有险

1975年“板桥事件”之后,中国曾展开了一次全国水库大坝安全检查,结果是:三分之一的水库大坝不安全。

在1998年的长江洪水之后,大陆水利部普查的结果是:病险水库在50%以上。

水库按照库容量大小,划分为大中小型。其中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到1亿立方米之间的为中型水库,库容在100万立方米到1000万立方米之间的为小一型的水库,库容在10万立方米到100万立方米之间的为小二型水库。全国共有的8.7万座水库中,中小型水库占病险水库的绝大多数。

经费无着 开工无期

据报导,中共当局相关部门制定计划,预备于2015年末,完成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达到基本消灭病险水库。但是,真实的情况,却是资金短缺,不能开工。

由于大多数的病险水库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例如,湖南、江西、湖北、广西、四川、河南、安徽等省份,修缮水库的资金成为一个大问题。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导,这些省份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配套资金紧缺的问题,尤其是市县一级的资金配套显得更为艰难。

报导称,在湖北省拥有水库数量最多区县的随县,除去已经除险加固的28座,还有267座需要地方配套资金来完成,这大概需要8亿左右的资金。随县全年的财政收入才三四千万,这些钱还需要负担政府公务人员工资、日常开支、教育、医疗、交通等方方面面。

用当地官员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不吃不喝,全县在3年内要完成267座水库除险加固配套也是天方夜谭。

监管缺失,修了白修

在贪腐成风,监管混乱的大陆社会,规模如此庞大的维修工程,如何组织起廉洁、高效的工程管理机制,也格外令人关注。

《中国经济周刊》报导说,在紧缺的资金中,管理资金被挪用侵占的情况时有发生。

建设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也非常普遍。表明上要求要严格实行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专案法人制,但这些制度到实际工作中,不规范执行的也十分常见。

施工力量不足,赶工程进度,对工程质量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形成“修了白修”的“豆腐渣工程”。

以2007年发生溃坝的甘肃省高台县小海子水库为例,2001年被水利部列为西部专项资金病险水库处理专案,加固工程于2004年完工,并被评定为“优质工程”。加固后不到3年又发生溃坝,致下游5400亩耕地被淹、损毁,迫使下游4个村1700人紧急撤离。

2008年初,大陆国家审计署对水库除险加固规划专案进行专项审计。“派了400多人,在18个省,干了3个多月,审计病险水库的专案。”

在2009年6月审计署公布的55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审计报告中,168座水库仍然存在质量缺陷,违规招投标、转分包、无资质承包问题比较突出,5658万元建设资金被侵占,15311万元建设资金被出借或挪用,119座水库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支出超概算47%,超过财政部规定标准的94%。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