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多元价值 贡寮水梯田复育

【新唐人2011年9月11日讯】(中央社记者杨淑闵台北11日电)农田多元价值重获重视;除日本倡议里山文化,贡寮百年水梯田文化善用田地蓄水力,不淹水、没旱灾,不用药生物多样;而按地补助、2倍价收购稻作,梯田复育使丰沛生态重现。

何以欧盟每年编列高达600亿美元经费补助农业,先进国家不允许农地被轻易开发?使得庄园美不胜收;也不容许任意变更农地地目,种起太阳能或风力机。

主因除了所产粮食是国家安全基础,农地还是最大蓄水池,涵养地下水、可防洪、调节温度,与树林同为抑制气候变迁的重要利器;且农地一经征收整地,不再恢复,是人类造不出的宝。

走访贡寮山区,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保育组技正林华庆说,水田不仅产粮食养活人,专家研究证实水田是台湾面积最大的淡水湿地环境,共计12类;其中海拔100公尺以上,或未满海拔100公尺、坡度5度以上的水梯田,每立方公尺空间就可蓄水1公吨。

原因是透过侧渗与入渗方式,可让雨水渐渐回归溪流与地下,滞洪与蓄水功能十分可观。

其次,水梯田还是不同生态系交会的推移带(ecotone),生态边际效益丰富。为此,同样有水梯田文化的日本倡议“里山文化”,并由NHK在多年前拍成水梯田生态纪录片放映、提倡。

对照台湾的贡寮山区,也有百年的里山(水梯田)文化,至今仍有人在耕作,但多数已休耕,再不复育,林华庆说,“恐怕再过10年,就会消失殆尽!”

林务局在贡寮透过人禾环境伦理发展基金会,自2月起推动的水梯田复育案,计有11户耕作中,其中1.9公顷没有用药,1.3公顷原休耕而弱化,整地蓄水中。

经过复育,水田里的水域指标生物,包含豆娘、蜻蜓、黄腹细蟌等蜻蛉目昆虫多达50余种,其中已极为稀有的黄腹细蟌还因水梯田复育,在1分地上出现逾100只。连青(鱼将)鱼也到水梯田里繁殖,生存下来。

林华庆及人禾环境伦理发展基金会执行长方韵如都说,水梯田能涵养丰富的生物生态、有蓄水等功能,就贡寮人而言,早已是他们日常生活上的常识。

43岁返乡,帮数位老农整地复耕的杨振鑫就说,“因为1年12个月田里都放水,水深约15到20公分、表土厚20到30公分,就算4月不下雨,田也不会干,因为水要渗到河里,要很长的时间。”

80岁的秋金伯则说,“一期作之后长出的草,烧一些堆在田里当堆肥,明年耕作前,都不用施肥。”秋金伯仍用牛犁田,十分罕见,而他的母牛生了小牛,他舍不得离不开母牛的小牛没妈妈照顾,甚至自己犛田;农夫珍惜大地和帮忙务农的牛,不是用说的,都用做的。

74岁的阿树伯则示范不用除虫药,用手编竹子制成的“虫仔扇”除虫,他左右挥舞几下后说,“这样稻子上的虫就会黏进扇片上;不用药,稻子只少一点点。”

如何提高农民复耕意愿?当地最老、83岁的荣灿伯说,只要有耕作、巡水路、不用农药,每一分地获3天请人收割的工钱新台币6000元补助,且当地50年的海山饼店也愿意用2倍价格收购稻米,让他觉得不用药种田可行。

海山饼店少东林伟雄说,他原本每年向云林西螺买4000至5000台斤的米做米饼,1台斤花30几元收购;为了鼓励贡寮水梯田不用药复耕,他用1台斤70元收购,今年第一次收购1300台斤,已做成3000多盒饼销售。

林华庆说,老饼店此举,加上率全台之先推行先进国家执行多年的按地补助,已引起未复耕农户注意,期望推广至更多水梯田复耕,让台湾更广范地域的人、生态、农业永续发展。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