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为提高收视率节目造假

【新唐人2011年10月3日讯】中国大陆媒体为追求高收视率,制作许多虚构不实的节目内容,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认为,媒体本身应该客观理性,维护社会的基本伦理,不该夸大助长人性的丑恶。应该在体制上改革,改变媒体结构,有效减少媒体间恶性竞争。

最近,河北某影视频道播出的《我给儿子当孙子》,被证实是虚构编造的故事。全中国有100多个类似栏目,为提高收视率,出现猎奇、窥视、媚俗等倾向,并随意编造一些“真人真事”节目内容。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表示,媒体需要告知公众,节目内容是否虚构,不能混淆视听。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媒体的功能非常复杂,当然首先是应该帮助公众认识社会,尽可能的客观的认识社会,所以我们讲文化和文明,它一定建立在一个理性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们通常说媒介要有一定的伦理要求和规制。”

对于中国媒体不择手段追求高收视率,尹鸿认为,媒体要维护社会的基本伦理,不能放大人性的丑恶,助长人性的丑恶。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媒体的竞体压力,它一定还会有各种各样子的方式来冲击媒介伦理隐私底线。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减少媒体的恶性竞争,通过媒体结构的改变,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减少导致媒体的过度同质、过度竞争,可能从体制、机制上做一些改革。”

据不完全统计,最高峰时中国大陆曾有100多个类似的节目,一些媒体为追求更高收视群,刻意放大社会阴暗面,扭曲社会真实情况。

新唐人记者邰芸、特约记者杨正采访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