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华:如何看泛民的败选?

【新唐人2011年12月11日讯】十一月六日香港投票选举区议会议员,泛民打了败仗,舆论聚焦几个热点争议:泛民是小输还是大败?泛民为何失败?今后怎么办?

是小输 还是大败?

那天开票开到第二天凌晨才全部揭晓,但是即使没有全开完票,基本胜负情况也已显现,所以媒体出现了耸动的标题,明报是“泛民七立会议员区选堕马”,苹果日报则是“‘票债票偿’打残泛民”等等。但是第二天,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导师蔡子强发表文章问:“泛民区选真的惨败?”

蔡子强的理由是:第一,民主党的席位从四十六席增加到四十七席,还增加了一席。第二,泛民整体的平均得票率百分之四十三点七,比起二零零七年时的数字四十三点二多了百分之零点五,这个数字还剔除了没有参与协调的社民连与人民力量。当然,蔡子强也指出,民主党平均得票率明显下降,由上届的百分之四十九点六跌至百分之四十三。原因是被人民力量阻击掉一部分,再就是民主党分裂出去的“新民主同盟”得到了可观的票数。

但是,另外一种看法,却是泛民各党取得的席位由上届逾百席跌至只有八十多席,跌幅逾两成。而按照民主党主席何俊仁的计算,他们的席位是从五十席减到四十七席。上届选举十八个区建制派夺了十一个的主导权,今次则夺到十五个,泛民仅有三个,如果插进委任议员,泛民可能一个都没有,以致有“一片红”之说。

因此或者可以说,两种不同的结论,除了观点与角度的不同,还有这四年里,尤其经过这两年的五区公投与政改之争,泛民内部的“版图”,也就是分分合合已经陷于“混乱”状态,甚至连“泛民”的定义也出现不同版本,所以就有不同数字出现。但是泛民几个政坛大明星的落选,是不争的事实,对泛民士气的打击不可低估。

因此无论怎么说,这场仗打得肯定很不理想,因此关键在于如何总结经验教训。然而,如果对选举结果看法不一致,肯定对经验教训的总结也不一样。尤其是公民党党魁梁家杰与民主党主席何俊仁起初的说法比较轻描淡写,引起非议,尤其是梁家杰,引发党内的不满,甚至要他下台,不过后来梁家杰做了道歉,以团结为重,风波在表面上才得以暂息。

区议会败选的原因

根据我的观察,这次的失败有以下几个原因,也给泛民提供教训:

一,建制派因为有中央政府的支持而有庞大的资源。他们收到的捐款远远大于泛民,因此平时做足拉拢选民的工作,例如蛇宴、海鲜团、荔枝团等等,控制了街坊会、大厦业主立案法团等基层组织,有的在投票是还有游览车运载。

二,中联办插手,协助组织战。例如在建制派内部进行协调,参与组织动员等等;这次投票率高达四成一,挖出来的“潜力”是投给建制派的,大出泛民意外,显现组织动员起了作用。

三,要对付上述两个情况,泛民必须加强自己的基层工作。可惜这点正是泛民的弱点:其一是资源不足;其二是一些立法会议员兼任区议员,精力肯定不够,主力也必然放在立法会而不是区议会;其三是这次为了抢夺新设的超级区议员(指于二零一二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五个由区议员拥有参选权、提名权,并由全港未有其他功能组别投票权的选民一人一票选出的议席)而空降到原本不属于自己选区因而败阵(例如原为立法会议员的李卓人与长毛梁国雄)。可见区议员这个层级,名气不重要,重要的是地区工作要让选民觉得有实惠。

四,泛民内部分裂影响形象。从社民连分裂出来的人民力量公开打出“阻击民主党”的口号,实际上被阻击的还包括民协与公民党等。阻击除了派人参选争夺选票,还派人当面叫骂。这会使中间选民感到讨厌而拒绝投票给泛民,不论你是温和派还是激进派。

五,种票疑云,出现“幽灵户口”。由于投票率激增,特别是某些选区,因此有“种票”的质疑,因为选民认证手续相当马虎,因此可能出现一些弊病;例如上届当选的陶君行,这次得票数差不多,但是居然输给对手一千多票就是一例。根据苹果日报的调查,反地产霸权最激烈的美孚南,有茂名市政协委员的一间物业竟有七姓十三票,比上届多了九票;有西环旧楼登记的十一名选民,却有八人从未在上址居住,等等。这些人估计多为长期居住在大陆,在香港已经没有住所的香港人,被动员回来投票。这是香港选举被发现的新问题,特区政府会认真查处这些问题吗?

泛民未来的方向

根据上述原因,以及得票情况,泛民未来的工作方向应该是:

第一,加强地方基层工作。以加倍的努力与态度的诚恳来弥补资源的不足。这次民主党两位新人区诺轩及罗健熙在建制派与人民力量夹击下当选,正是因为他们的扎根基层。擅长地区工作的街工与民协得票不俗更证明这一点。为此,泛民应该订立制度,基本上立法会议员不兼任区议员,这有助于加强各自的本分工作,也便于由地区来磨练与培养新人。

第二,加快世代交替。这次身兼支联会主席的李卓人输给地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二十六岁女性大陆新移民,使人震惊。可见空气票靠不住。而李永达、单仲楷与汤家骅的落选,也显示“大佬”不是胜选的条件。泛民的“大佬文化”久被诟病,但是没有明显改进,能不能从这次决心改进,人们拭目以待。

第三,“内战”不被认同。以阻击民主党为目标的人民力量这次遭到惨败,出选六十二席,只取得一席;几个“大牌”只拿到几百票,可见他们的主张不为民众所接受。社民连更惨,一席都没有;主席陶君行也保不了席位,问题出在定位不清,因为他们虽然没有参与阻击民主党,却也没有区隔他们与人民力量的不同,以致“两面不是人”,得票率跌了三成左右,因为也有一部分转移到了人民力量。

第四,面对民粹怎么办?除了社民连与人民力量,这次受创较大的是公民党。曾经以专业精神与温和取态为民众所欢迎的公民党,这次败在建制派的“民粹”攻击下。一是菲佣居住权问题,一是建造港珠澳大桥问题。建制派以几十万菲佣要抢夺香港人的就业与离开雇主,以及因为环保不过关而被法院叫停的港珠澳大桥增加失业率,被加罪到坚持人权、环保理念的公民党身上,最明显的是公民党新星陈淑庄在山顶争取连任的败选,得票仅是对手的一半多一点,可见民粹杀伤力之大。如果从策略来看,以后遇到这些问题,除了坚持原则加强文宣解释之外,可能也有需要暂时低调以避其锋。

如何处理与中央关系?

第五,如何处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社民连与人民力量的“激进”似乎没有被民众所接受;但是反对民主党主流派与中央政府进行若干妥协而退出民主党另起的“新民主同盟”,却在选举中取得比民主党更好的成绩,其中固然有基层工作的因素,如何掌握与中央关系不是没有关系。可见不同的“激进”,选民有不同的态度,粗粗来看,民众不认同内斗的激进,民众也不认同肢体动作的激进,但是对理念上的激进却是认同的。

最后则是泛民的重整问题。选举结果揭晓之日,被人民力量作为主要攻击目标的民主党及民协异口同声宣布与人民力量“划清界线”,强调彼此已非同路人。公民党党魁梁家杰则认为,泛民有需要重整旗鼓,该党有条件作中间人为两方斡旋,但也坦言难度不低。

十一月十八日,泛民召开饭盒会,就组成新泛民联盟达成共识。职工盟李卓人会后表示,会上各泛民党派一致同意进一步加强现有合作,第一步是就区选结果、民生与政制三个议题成立跨泛民小组进行检讨,分别由公民党、新工党及民主党成员出任召集人,希望通过检讨,凝聚共识,并要求特首候选人回应,他还认为泛民最重要的目标是改善民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社民连与人民力量没有参加这次重整。人民力量没有参加或许可以理解,因为彼此已经视如敌人,然而社民连并未阻击泛民,理应合作才是。估计障碍在于社民连中唯一的立法会议员梁国雄“喜欢”在开会时向政府官员丢掷东西而被认为“激进”,乃至“暴力”,虽然丢的是无伤大雅,也不会伤人的东西。

重整如何看待“激进”?

对此,李卓人表示,合作基础是和平理性非暴力抗争手段,要互相尊重,任何人接受此原则也可以加入,“门仍然开放”。何俊仁认为民主派不能接受议员“掟?”(投掷物品),但认为与社民连有对话空间,人民力量则难望再合作。

从选举结果来看,香港市民似乎的确不大接受投掷东西,但是如果把这点作为能否加入新泛民联盟的条件,则是太小鼻子、小眼睛了。因为中国的一党专政是最大的暴力,“基本法”困住了香港民主的步伐,在这些紧箍咒下,以适当的肢体动作或投掷小物品来冲击体制完全可以理解,也是民众的一个出气孔。温和派只可以劝说,这些做法不要习惯化,但是在重大问题上,有这些举动,来显示民众的愤怒是必要的。要是连小动作都禁止,那就会像中国一样,压抑太久就会出现暴动,那就更难以收拾了。何况如果没有激进,又何来温和?就是从斗争策略来看,两者也是相辅相成。在中共不断打压下,相信年轻人激进的会越来越多。

另外,社民连与人民力量擅长做青年工作,这点也是新泛民需要加强的。因此固然要争取社民连的合作,也不妨向人民力量伸出橄榄枝,即使他们的头头还是恶形恶状,向他们的成员表达善意也是应该的,因为经过此役,相信他们的成员,尤其是缺乏政治历练的年轻成员,也会进行反思,判断他们头头的路线有没有问题。还是一句话,朋友越多越好,多一些包容,壮大自己的力量。

对政制问题的检讨,还应该追溯到民主党与北京达成的妥协方案,看看事后效果是有利还是不利,尤其是最后定下的具体方案,例如参选特首选委会的门槛、超级区议员的选举等,对泛民是否有利?这样才是真正经一事、长一智,向支持者也有一个交代,也是新泛民的共识。二零零七年的区议会选举结果已经不理想,泛民领导层表示了会检讨,但是看来没有真正的改进,才又有这一次的失败,期望这一次会有激荡的效果。

文章来源:《争鸣》月刊 2011年12月号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