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建民:令人担忧的人人都是班干部

【新唐人2011年12月26日讯】12月22日,记者探访四川一所小学时发现,全校2957人,几乎所有人都是班干部,连开关灯都设管理员职位。据校长介绍,班干部实行循环管理,每个人都要“管”一个人,并被另一个人“管”。老师表示,这样让孩子们找到自信,有了归属感(见12月24日《大洋网》)。

在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班级里,竟然出现了50名班干部。幸而这样的现象只是出现在了学校里,要是现实中的官场都这样操作,将会给纳税人增加怎样的经济负担。一个班级人人都是班干部,究竟会是怎样一个人浮于事的乱象。

光是讲台这一区域就有4个管理员,分别负责擦黑板、拿粉笔、整理讲桌,以及在放学后清理粉笔槽。擦黑板、拿粉笔、整理讲桌,这些本来应该是由教师自己来完成的工作,现在因为班干部的职位紧张,也不得不设人定岗让学生们来干。好在教育部门有着很强的“官帽批发”的“供货”能力,连教室里的照明开关都可以设置两个“管理”职位。

有一名餐桶管理员就很自豪地说:因为可以指挥班长交作业,班长要吃饭也得找他。这就是“管”人所带来的快感?班长在管理班级事务时,可以管理指挥餐桶管理员,餐桶管理员同样也可以管理班长的吃饭问题。也就是说班长在管理班级事务时,给餐桶管理员“出难题”。餐桶管理员照样也可以在班长吃饭的时候,借机以牙还牙“予以反击”。班长手中有权,餐桶管理员手中的权力也不是“吃素的”。以前班长一人掌权全班同学必须服从,现在是人人手中都有权力,人人都可以对班长“防守反击”。这样的权力交织相互制衡,就必然会产生严重的管理内耗。

有的家长也对这样的干部设置制度表示支持,老师将目光锁定在了那些“尖子生”的身上,那些中等生因为没有老师的鼓励,就会感觉自己不受老师的重视,甚至产生一种自暴自弃的心理。“当官”、“管人”被认为是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一旦大权旁落孩子就会自暴自弃。这样不健康的心理要求不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矫治,反而应该采用增加班干部的办法予以满足。欲望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靠编织“童话故事”的手段,来满足孩子们当班干部不合理要求,必然会加重孩子将来对于社会现实的不认同感。

“当官”、“管人”让孩子们找到了自信,让孩子们有了归属感。这恰恰是教育者愚昧的管理思维,“当官”值得骄傲,“管人”也值得称道。养成了孩子们的这种习惯和心理,将来的社会又需要为他们准备多少十牧九羊的权力岗位。人人都是班干部的畸形环境,必然就会造就畸形的心理。在畸形环境下被培养出来的孩子们,将来走向社会还能不能找到自己以前的自信和归属感?

文章来源:《凯迪社区》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