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连载】辛灏年《谁是新中国》(9)

【新唐人2012年2月16日讯】 【《谁是新中国》题解】 谁是新中国?谁才是真正的新中国?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如果是前者,何以在辛亥之后,又会出现长期的内乱和内忧?虽然能够一再地战胜形形色色专制势力的反扑,统一了中国,捍卫了共和国统,赢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却又惨败在1945—1949的内战之中。嗣后,竟能够在台湾完成向民主的全面过渡,使孙中山先生民主建国的理想得以实现…… 如果是后者,为何又在“革命”的名义之下,全面复辟专制制度,虽然迄无外患,更无内忧,却造成“冤狱遍中华”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悲惨局面,为漫长的中国专制制度,补上了中世欧洲“教政合一”式极权专制统治的血腥一课。待到风雨飘摇之时,亦只好重演西太后的“改革开放”,然而,其成就虽不能与清政府相提并论,其命运却与清王朝一样而不能免,其腐败和腐烂,更为中国五千年历史所未有……

(接上期)

第一 较量的普遍性与反复性

举世最早的尼德兰民主革命,虽与反对西班牙统治的民族革命相互交织,自一五六一年革命发动到一六零九年西班牙承认荷兰独立,直至一六四八年欧洲在结束三十年战争后订立《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正式承认荷兰共和国,其间,革命与复辟反复较量的历史竟长达七十八年之久。
  
著名的英国民主革命,自一六四零年爆发直至一六八八年光荣革命告成,其间四十八年就曾历经三次革命与复辟的较量。一六四七年十二月,由于苏格兰和英格兰长老派密谋英王查理一世复辟,而引爆第二次国内战争。只因复辟派被克伦威尔战败,才使第一次复辟图谋未遂。一六四九年英王查理一世被处死后,苏格兰保王党及其势力欲拥立查理二世为国王的复辟企图,又因一六五一年克伦威尔征服苏格兰并将之并入英国,而使得二度复辟未果。第三次是在克伦威尔死后两年:一六六零年四月,因保王党蒙克与查理二世谈判成功而发表“布雷达宣言”,查理二世当上英国国王,斯图亚特王朝遂宣布复辟。复辟历经查理二世和詹拇世二世长达二十八年的腐败统治,直至被光荣革命推倒,英国才在王冠下,更在革命的逼迫下,诞生了举世闻名的新政体,并从此由“君主宪政”而走上了“虚君共和”的道路。所以,孙中山先生指欧洲各国的君主宪政乃为“革命之所赐”,也就言之不虚。
  
民主革命爆发后,迭呈革命与复辟反复较量者,以法国为最。法国民主革命自一七八九年七月十四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直至一八七五年法国人民承继法兰西共和国国统,承认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国体,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前后八十六年,革命与复辟的反复较量可谓连续不断,异常复杂和激烈。如果说罗伯斯庇尔之死,标志着立宪派的得手,拿破仑的滑铁庐之败,则带来了波庞王朝复辟的成功。一八三零年的革命虽然埋葬了力图全面复辟君主专制制度的波庞王朝,但是,路易·菲立普所建立的七月王朝却依然猖行专制复辟达十八年之久。一八四八年的革命虽然战胜了复辟的七月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然而,路易·波拿巴却于民主共和之中,“加演”专制复辟之为,并终于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更名为法兰西“第二帝国”,他自己也因此而从总统变成了皇帝。若不是色当一役既使法国惨败,又使路易·波拿巴的帝国一朝覆亡,则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尤其是法国民主制度的最终确认和确立,尚不知还有几波几折。
  
尼德兰、英国、法国如是,但凡爆发过民主革命、推翻过专制王朝、建立了民主政体的国家亦莫不如斯。一八一零年爆发的西班牙民主革命,虽然诞生了著名的“一八一二年宪法”,【注三】其始亦与反对法国侵略的民族革命交炽一炉,但是由于拿破仑在欧洲的失败和欧洲国际专制势力的粗暴干涉,亦使革命力量与王室复辟势力历经五次反复较量,时长六十四年之久,直至一八七四年,才以波庞家的阿尔丰斯十二实行两党议会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国家为终。
  
深受西班牙革命和西班牙一八一二年宪法影响的葡萄牙,于一八二零年爆发革命后,由国王若奥之子唐·米格尔所代表的专制势力,就曾发动三次复辟。虽然一败两胜,胜也短命,却为葡萄牙民主革命留下了革命与复辟一再较量的痛苦经历。
  
十九世纪欧洲荷、英、法、西、葡等主要国家如是,二十世纪的德国和俄国,包括东亚诸落后国家,就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了革命与复辟之更加痛苦和更加艰难的较量历程。德国虽然迟至一八七一年才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并且威风一时,但它在第一次大战中的失败,却导致了第二帝国的迅疾败亡和德国民主派的轻易成功。一九一九年由德国社会民主工党艾伯特派建立的魏玛共和国,转瞬之间便迎来了专制势力的疯狂反扑。意在德意志复辟帝国的卡普暴动固然为民主力量所迅速击败,【注四】但是,由希特勒所代表的新型专制复辟势力虽然不再公开号召重建帝国,归复君主专制,但他在国家社会主义招牌下,由要求强化中央集权而成为欧洲最大独裁者的发迹之路,却在实质上将德国完全复辟成了一个极权统治的专制帝国,即“第三帝国”,从而又敷演出了一幕帝国兴亡的历史悲喜剧。
  
无独有偶的是,早在希特勒于德国打着国家社会主义招牌,以逞专制复辟之前,列宁已在欧洲最落后的俄国,于二月民主革命推翻沙皇之后,复“以革命的名义”(列宁语)推倒了二月民主革命的成果,重建了俄国专制制度。十月革命对于二月革命背叛的本质,便是“以革命的名义”反扑民主革命,直至达到专制复辟的成功,并从此敷演了一场长达七十余年专制复辟的巨大历史悲剧。今天,即便是前苏联已经于一九九一年一朝崩垮,但一部分“人还在,心未死”的俄共党人,其复辟的愿望却并没有死绝。【注五】
  
至于以辛亥革命为胜利发端的中国民主革命,在她一举推翻满清专制王朝、结束两千余年君主专制制度之后,所曾遭遇的较量历程,特别是形形色色专制复辟给中国人民所带来的巨大灾难,甚至是空前的历史浩劫,正是本书所要深入探讨与论证的主题。一言以蔽之,近四百年来,自从世界开始了从专制向民主的艰难过渡以后,凡是爆发过民主革命的国家,应该说,无一没有经历过革命与复辟反复较量的历程。而也只有经历了这一普遍的历史进程,或曰民主革命的主体历程,民主革命才能最终地获得成功,民主制度才会最终地获得确认和确立。

注 释

【注三】 西班牙民主革命期间制定的自由主义宪法,宣布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国民,人民拥有普选权;实行君主立宪及一院制议会制度,严格限制王权等。

【注四】一九一九年魏玛共和国建立后,代表保王党势力的卡普曾以东普鲁士地方长官身份,借协约国命令德国解散两个旅,于一九二零年三月十三日勾结反动军官发动叛乱,企图恢复第二帝国,瞬间败亡。

【注五】一九九六年五月,前俄共党人拥护久加洛夫竞选俄罗斯总统,公开宣称要复辟苏联。流亡在纽约的苏俄党人竞相号召加入苏共,到处张贴“冷战就要来临”的标语。虽然声势凌人,终至败北,但俄共复辟的危险依然存在。

(待续)

文章来源:黄花岗网站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