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连载】辛灏年《谁是新中国》(11)

【新唐人2012年2月20日讯】 【《谁是新中国》题解】 谁是新中国?谁才是真正的新中国?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如果是前者,何以在辛亥之后,又会出现长期的内乱和内忧?虽然能够一再地战胜形形色色专制势力的反扑,统一了中国,捍卫了共和国统,赢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却又惨败在1945—1949的内战之中。嗣后,竟能够在台湾完成向民主的全面过渡,使孙中山先生民主建国的理想得以实现…… 如果是后者,为何又在“革命”的名义之下,全面复辟专制制度,虽然迄无外患,更无内忧,却造成“冤狱遍中华”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悲惨局面,为漫长的中国专制制度,补上了中世欧洲“教政合一”式极权专制统治的血腥一课。待到风雨飘摇之时,亦只好重演西太后的“改革开放”,然而,其成就虽不能与清政府相提并论,其命运却与清王朝一样而不能免,其腐败和腐烂,更为中国五千年历史所未有……

(接上期)

第三 较量的复杂性

一、复辟手段的复杂。形形色色的专制势力,当他们自信有力量、有条件推倒民主革命、实现专制复辟之时,他们自然会采取公然的手段以求复辟。如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和法国波庞王朝的公然复辟,以及中国辛亥之后袁世凯的公然复辟帝制。然而,当之形形色色专制势力,因力量不足,条件不够,更因为人民对于专制制度与专制统治的普遍厌弃,而不敢公然推行专制复辟之时,他们亦完全可能采取非公然的手段以实行复辟。首当其冲者,便是“假共和以复辟”,即宁愿丢弃王位、王朝之名号,而劫夺专制复辟之实。法国革命期间,路易·波拿巴假第二共和国向第二帝国的过渡;中国辛亥革命之后,北洋军阀于共和旗号之下一心推行专制复辟的历史事实;都是它典型的例证。其次,是在“假共和以复辟”也无以遮人耳目时,则干脆打起革命的旗号以逞专制复辟之欲。他们有的打着民族革命的旗号,以民族革命压迫民主革命;有的打着宗教革命的旗号,以教权专制取代王权专制;有的干脆打起农民革命的旗号,来反对民主革命,反扑民主政权,归复专制制度。最时髦的,也是最具欺骗力量的,便是打起共产主义革命的旗号,以推倒民主革命,复辟专制制度,建立极权统治。
  
二、较量状态的复杂。显然,不论是革命要战胜复辟,还是复辟要推倒革命,其间,都极可能出现一种极其复杂的较量状态。如前所说,一是复辟手段的复杂,自然已为较量状态的复杂奠定了基础;二是种种政治力量对于政治的不同要求,也同样会构成较量状态的异常复杂性。因为在革命与复辟的反复较量历程中,不仅存在着坚定的民主要求和顽固的复辟愿望,而且也一定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革命要求与不同层次的复辟目标。诸如既要反对专制、又要维护王权者,形式虽是共和、内容却是专制者,或形式虽是专制、内容却是共和者,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又有你”者。若是再加上由种种思潮所推动起来的无政府要求,国家主义的呼声,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叫喊等夹杂其间,其较量状态的复杂也就更加可想而知。英国光荣革命后出现的“君主立宪”新政体,拿破仑藉复辟帝制以巩固新秩序,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之又共和又独裁的性质,俄国二月民主革命后两个不同性质政权并存的局面,中国辛亥革命后的大分裂状况,以及北伐成功之后、国家统一局面之下的种种叛乱造反行径,都是复杂较量状态的表现。
  
三、不同性质革命的交相并作。由于民主革命的爆发常常需要历史的契机,如尼德兰反对西班牙统治的民族革命就引起了民主革命的爆发。反之,西班牙的民主革命又推动了反抗法国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等等。但也正是种种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和种族矛盾,才导致了革命与复辟叠呈复杂的较量状态。在中国,辛亥前后的民主力量要想推翻专制统治,战胜专制复辟,则必须号召、直至发动反对专制列强和民主列强的民族革命,因为专制列强与民主列强在中国专门支持专制势力以反对中国民主革命。在亚、非、拉,民族革命和种族革命又常常取代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要求,以至造成民族虽然独立,种族也已解放,但又陷入专制统治的泥淖,如菲律宾马科斯和印度尼西亚苏哈特的专制统治等。在伊朗,人民借教权反对王权以发动民主革命,却反而陷入了更加专制的教权专制统治之中。当然,南非民族、种族与民主革命的交织,却最终地赢来了一荣而俱荣的胜利局面。显然,不同性质革命的交相并作,虽有可能推动民主革命的进程,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因它有可能促成民主革命与专制复辟较量状态的复杂化,因而又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与困境。

第四 较量的激烈性

首先,革命与复辟较量所常常采取的暴力形式,就是激烈性的具体表现。而暴力形式的第一种,便是较量过程中的暴力冲突。第二种则表现为国内战争或国际战争。如果说,一六四零至一六六零年间,英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反复较量,早已表现在第一和第二次国内战争中,则一七九二年,当法国民主派因国王与王后叛国而砍掉了他们的脑袋之后,由旺岱农民造反所煽起的全国六十个郡农民对于巴黎民主政权的叛乱,便差一点将革命的法国变成了复辟的废墟。至于列宁在共产革命的名义之下,为推倒二月民主革命,重建专制制度,借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于俄国国内挑起的七年残酷内战,不知将多少无辜的民众和知识分子推向了血海之中。在中国,辛亥革命之后,由革命与复辟的反复较量所导致的内战与混战,更是长期地使国家与人民陷于混战与分裂的痛苦之中。
  
其次,若就革命与复辟之较量所引起的国际战争而言,除掉欧洲七次“反法联盟”,“神圣同盟”,以及各专制列强和民主列强对别国革命的武装干涉之外,单就两次世界大战来说,便已将世界范围内的民主革命与专制复辟的广泛较量,推到了难以言状的残酷境地。由新兴的专制统一的德国和欧洲老大帝国奥匈帝国在欧洲所挑起的一次大战,其部分性质和目的,便是要在已经走向民主进步的欧洲重建专制的新秩序。由法西斯德国和法西斯日本这两个强大的国际专制势力共同联手所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其部分性质和目的,亦同样是向全世界民主进步的的疯狂反扑。至于二战以后,随着东西方专制阵营与民主阵营的迅速明朗化,所带来的东西方对抗,亦无非是将无数激烈的较量,隐蔽在“冷战与杀机”之中。而许多国家在由专制向民主过渡的主要历程中,因革命与复辟的反复较量所付出的种种牺牲,就更是难以尽书。

(待续)

文章来源:黄花岗网站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