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连载】辛灏年《谁是新中国》(13)

【新唐人2012年2月22日讯】 【《谁是新中国》题解】 谁是新中国?谁才是真正的新中国?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如果是前者,何以在辛亥之后,又会出现长期的内乱和内忧?虽然能够一再地战胜形形色色专制势力的反扑,统一了中国,捍卫了共和国统,赢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却又惨败在1945—1949的内战之中。嗣后,竟能够在台湾完成向民主的全面过渡,使孙中山先生民主建国的理想得以实现…… 如果是后者,为何又在“革命”的名义之下,全面复辟专制制度,虽然迄无外患,更无内忧,却造成“冤狱遍中华”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悲惨局面,为漫长的中国专制制度,补上了中世欧洲“教政合一”式极权专制统治的血腥一课。待到风雨飘摇之时,亦只好重演西太后的“改革开放”,然而,其成就虽不能与清政府相提并论,其命运却与清王朝一样而不能免,其腐败和腐烂,更为中国五千年历史所未有……

(接上期)

四 民主革命的历史范畴

第一 就时间而论

革命既然是一个普遍的历史变革进程,则民主革命便决不仅仅具有一个历史事件或一次历史事变的意义,无疑应该是有始有终,并有过程。如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和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不过是法国民主革命和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发端而已。
  
同时,既然在民主革命爆发后,尚存在着革命与复辟反复较量这样一个普遍、艰难、复杂和激烈的过程,所以,各国民主革命也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主体历程”,才可能走向最后的成功,即民主对专制的最后战胜 —— 她的标志,便是民主制度的确认与确立。由是,我们就应该将民主革命自爆发到革命的反复较量,直至民主制度的确认和确立,看作是民主革命的全部过程,即全范畴。从而对民主革命的历史范畴有一个甚为科学的界定。这样,我们也才可能对世界各国民主革命的起始与终结,尤其是她的复杂历程,有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才能使那些身处革命与复辟反复较量状态中的国家或民族,避免将阶段性的专制复辟当作民主革命已经失败的标志,从而树立民主革命必将走向最后成功的信念。因为,英国民主革命并未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而走向失败。法国民主革命更未因波庞王朝的复辟而未获最后的成功。希特勒打着国家社会主义招牌所煽动起来的复辟炽情,亦未能救第三帝国于短命的必然。苏俄与中共在共产革命名义下,虽然夺取了反扑民主革命和颠覆民主政体的成功,但是,他们一个已经自我崩解,一个如不痛下政治改革的决心就必然要面临覆灭的命运,无疑已经昭示了:以二月革命胜利为始的俄国民主革命和以辛亥革命为胜利发端的中国民主革命,将一定会走向最后成功的历史前途。

第二 就内容而论

在政治革命领域,民主革命的要旨,就是要推倒专制的政治制度,并建立一个民主和法制的新社会制度,以确保民主政治理念的贯彻与实行。所以,革命与复辟的反复较量,在实际上和本质上,就是建立和反对建立民主新制度的较量。因此,也只有为建立这个新制度而奋斗,并最终地确认和确立了这个新制度,才可视为民主革命的最后成功。
  
在思想革命领域,鉴于不能最终地推倒传统思想文化体系中专制的思想文化成分,削弱它对于世道人心的钳制与影响,便不仅会给民主革命的发动带来困难,甚至能为专制势力的卷土重来,造成先声夺人的局面。可以说,任何一家专制王朝,在临死前都要强化专制的思想文化统治,如满清王朝崩解前对“三纲五常”的推崇。同样,任何一股专制复辟势力,要复辟就必定要独尊专制的思想和文化,犹如“尊孔”便是袁氏复辟帝制的先声。因此,革命前的思想发动,即宣传和张扬民主共和的理念,并使之深入人心;和革命后的思想建设,即一方面是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清理和扬弃,一方面则是积极建立民主的新思想和新文化,以击退旧思想、旧文化的反攻;也就成为民主革命之极为重要的思想内容了。
  
在经济革命领域,由于自由主义生产经营方式的形成,乃是反对专制权力经济和要求突破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结果;由于传统农业社会解体的速度和程度,与自由经济形成的规模和成效,乃是民主与专制之较量往复的重要社会基础;因此,努力推动自由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迅速解决农民的问题,即解决土地的问题,就成为攸关民主革命成败,尤其是革命与复辟谁胜谁负的重大环节。尤其是在一个以传统农民为主体的国家里,在革命爆发后,能否立即着手解决之,将无疑对保卫民主革命的成果,防止农民在专制势力的诱逼与发动下实行对新生民主政权的造反,便实在是不能稍稍等闲视之的。法国农民对于法国民主政权的全面叛乱,西班牙农民对于王朝复辟势力的广泛支持,辛亥之后因土地问题未能解决所带来的惨重后果,和五十年代初中华民国正因为在台湾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才巩固了中华民国台北政权,并终于使之走上民主政治道路的教训和经验,其得其失,已然在史鉴之中。

(待续)

文章来源:黄花岗网站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