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遥远:“五味杂陈”的重庆悬疑剧

【新唐人2012年4月14日讯】这个龙年,因为这位书记,而亢龙有悔。这个春天,因为这个风波,而春寒料峭。这个书记和他的这个风波,让悬疑大师希区柯克再世也自叹不如。从头戴“打黑英雄”桂冠的王副市长,神出鬼没,潜伏美国领事馆,上演惊悚谍报片,到荣膺“中国第一批律师”头衔的书记夫人,图穷匕见,与勤务人员合谋杀戮英国公民,上演国际凶杀片,到最具争议的“红色重庆”主政者,大起大落,宠辱皆惊,上演政治纪录片,悬疑三部曲步步惊心,跌宕起伏,戛然而止,余音绕梁。十三亿各族人民看得心里忐忑,世界各国媒体看得左眼扑朔,右眼迷离。

好莱坞经典悬疑片常能用故事情节,紧紧抓住眼球,让观众一边看一边思考,而片尾处谜底的揭露,又往往让人意想不到。重庆悬疑三部曲,也“紧紧抓住眼球,让观众一边看一边思考”。片尾,在法理之中意料之外。大张旗鼓的薄熙来,终于偃旗息鼓,被英明的党中央法办了。只是谜底的揭露,刚刚才开始,社会大众的观感五味杂陈。

主流媒体不会有“五味”,一如既往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营国营的通讯社、纸媒、电视、网络、广播等各路宣传机器,在高分贝传递各地各级党政军的纷纷表态,异口同声“坚决拥护”。其情其景,其声其音,俨然重现当年党中央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只是缺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的层级和氛围。

“五味杂陈”的,自然是升斗小民,用鼠标点击出“酸甜苦辣咸”的公民意志。

“甜味者”,无疑是大多数。从娱评转身做时评的宋祖德喊得响亮:“中央处理薄熙来,非常英明!反腐必须动真刀,对薄熙来这类腐败者,必须零容忍!现在全国像薄这类腐败的高官还有很多,为了捞财升官,大肆挥霍老百姓的血汗钱搞形象工程,欺上瞒下,为所欲为,本该是人民的公仆,却成了欺压人民的土皇帝。人类历史无数次告诫我们:所有贪婪者都会死得很惨!”放倒腐败者,当浮一大白。

“酸味者”,代表人物当属司马南,这位斗士称:“作为党员,我立场态度很坚定,我们党有条政治纪律:全党服从中央,这是必须的,这叫党性觉悟。但是,作为一个智商不高但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我反应迟钝,真的跟不上剧情的发展。从今天起,我藐视所有的编剧,无论关汉卿,还是莎士比亚,在我眼里都是浮云。从今天起,我敬畏所有的谣诼。”

“苦味者”,一为左同志们,人哀莫过于心死,奴哀莫过于主丧。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教授们往日豪情万丈,气吞山河,今日就是不吱声。二为右同志们,原以为只有薄书记爱玩文革那套把戏,不曾想又刮来一阵“坚决拥护”风,法治尊严需要政治动员来加持,觉得有些苦涩和沮丧。

“辣味者”,李承鹏够辣:“起飞前是英明副统帅,坠机后他是阴险叛国者。圣崩前是最亲密伙伴,圣崩后她是反党集团头子。春夏前是改革践行人,春夏后他是全盘西化错误路线纵容者。夜奔前是红色理想光复人,夜奔后他是野心家、色情狂和下毒者。中国语文最神奇是形容词和名词竟有时态,为紧跟政局,我不惜无数次在语法上给自己洗脑。”

“咸味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虽然很讨厌那个人,甚至厌恶痛恨,但仍然为他感到悲哀。但愿他不会走在第73条街上,会被人道、公平、有人权地对待。”

“五味杂陈”,本是思想自由、文化多元的题中应有之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可见仁见智。但在当下,却有着弦下之音,弦外之意。“甜味”给人期盼,“酸味”何足挂齿,“辣味”提神醒脑,“咸味”耐人细品,而其中“苦味”,尤值得咀嚼和反刍,良药苦口利于病体。

“苦味”之苦,苦在“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论。在千年封建皇朝争夺政权中,封建文化积淀于国人心灵,带有愚昧色彩的“造神”情结,也不自觉地融入无意识里。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在中国人眼里,成功者是不应当受到指责的,成功的一方一旦当权便是合法,拥有主宰权;失败的一方便失去了合法地位,没有发言权;当权者占据了拥有了公共宣传、历史编撰的自由,失败者被贬损,而没有申辩的机会。知名学者钱宏指出,“成王败寇”本质上就是专制文化、封建文化、流氓文化、帮派文化、山头文化、小集团文化、小圈子文化。在传统政治中有一条潜规则,就是赢者“张狂无度,变本加厉滥权”,输者“愿赌服输,不再挑动搏斗”,如此倒也能平息事件,避免社会付出更大代价和创伤,但必将会又进入下一次危机潜伏期,由此治乱循环不止。

薄熙来为焦点角色的悬疑剧,公众解读的不应是“成王败寇”,而是“重事实、讲法治的精神”,是“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和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践踏。不论涉及到谁,只要触犯法律,都将依法处理,决不姑息。”

“苦味”之苦,还苦在“国家法治需要政治动员来加持”,难免让公众觉得执政者对法治社会的不自信。在宪政文明缺少普及的情势下,国人的思想方法常走“非此即彼”两个极端,因此,常导致“失度”必“失误”的弊端和悲剧。在一个成熟的宪政民主国度里,必有一个公义的社会,人人发展机会均等,司法公正廉明,贫富差距缩小,人权受到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常识;无人可以凌驾于国法之上,是常识。法治,若成为公民生活方式,何须政治动员?

重庆悬疑剧留下巨大想像空间。假如王副市长不上演谍报片,这些惊悚的事,会不会灰飞烟灭,淹没在重重黑幕之中?假如这个故事不发生,未来中国政治走向在多大程度上受到陪都影响?如果不是鬼使神差般引爆了这颗政治震撼弹,还会缔造多少善良人们“意料之外”的悬疑剧情?重庆人大表示,薄熙来及其家人发生如此问题令人非常震惊。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和法定监督机构,除了和人民群众一样“非常震惊”,是否应该为监督失职而“非常反思”、“非常引咎”?

著名学者吴敬琏近几年一直大声疾呼两句话。一句是:“宪政民主是中国政治文明的关键”。文明即驯化,核心是用宪政驯服统治者。宪政文明包括三个文明:政府文明、公民文明、政党文明。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建立法治,促成政治平权和法律平权,使得任何权力主体都在公认的规则体系的制约之下。人类的最伟大成就既不是什么科技发明,也不是建立了多少朝代,开拓了多少疆土,乃是发明了宪政、民主、法律等手段来制服统治者。唯有宪政文明,才能让一切形形色色、虚虚实实、悉悉索索的悬疑剧谢幕。

另一句是:“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好的市场经济”。中国的国际国内环境,注定中国不能承受大的震荡。中国必须完成增长模式的转型,转到现代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才能普遍提升底层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包容性增长,实现社会和谐。而从原始市场经济转到现代市场经济,起化学作用的关键元素就是法治。没有政治上的平权作为依托,政治上的特权就必然导致经济上的特权,就必然导致垄断和腐败。只有政治上的平权才可能带来经济上的平权,才有真正的经济自由,和建立在经济自由基础上的平等竞争可言。没有政治和经济的平权,哪来真正的共同富裕?

宪政民主法治,这是吴敬琏先生开出的“苦味”药方。实际上,这也应该是治疗这个国家沉痾和民族顽疾的良方。

文章来源:《博客中国》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