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8月2日讯】金牌情结实属被逼无奈
“叛国”是最好的归宿
“对得起党的栽培,对得起人民的期望。”成了能够站在奥运会赛场上金牌得主的最后心声,从一个金牌选手的感言、感叹以及常用语上可以判断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或者说体制是自由还是专制的,是集权的或者是愚昧的、落后的、先进的,这是一个晴雨表。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的时候,吴景彪输掉了金牌,只囊获了银牌,于是,他泣不成声,连说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所有关心自己的人。哭了停一停就吼叫,身体都弯下去了。女子自行车公路赛中,英国选手拿了第二名,在过线那一刹那这位选手是低头失望的,然而,她的团队却在欢呼:“我们赢了。”比赛结束好几分钟了,这位选手和她的团队还在笑,还在闹,还在喊,这种氛围在我国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中国很多运动员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他的荣辱观是什么样子。很多西方人抓这个吴景彪哭吼的镜头,认为这是某一种失常,只有我们知道这是某一类运动员非常正常的表现。我们不用去讨论在我们这样举国体制下特殊的体育生态里,运动员从非常健康的生活投入到四年的奥运比赛,结果却对他们的内心是非常大的摧残。为什么?因为我国无论从运动员还是参赛团体以及媒体,都理所当然地认为金牌是我们的,这种盲目的自信,是与奥林匹克精神相背驳的。
金牌大国,很不幸却不是体育强国。金牌领奖台就是一个黄金阶梯,银牌铜牌你去沐浴更衣吧,很明显的一个细节就是当这些脖子里挎着金牌的健儿载誉归来的时候,首都机场外接机的父母是见不到自己的孩儿的,为何呢?被领导接走了。利益军团的眼界里,看见的永远是金牌运动员,银牌铜牌永远是被人为屏蔽的,几乎是消失的,那么他们在哪里呢?你说金牌就是英雄,那银牌就不是英雄,第四、第五名就更不值得一提了。像跟冠军孙杨在一起的郝运得了男子400米自由泳的第四名,但是,谁记得他,谁在报导这个孩子的艰辛,难道他没有故事吗?我们对于金牌的饥渴和崇拜,已近乎畸形的状态。正如我国在此次奥运会上夺得首金的女子10米气步枪选手易思玲,不管她能获得多少奖金、房产、荣誉,她都被中国记者包围着,而夺得了铜牌的于丹就没有人理,6个小时后,于丹在微博上讲:“对不起,我尽力了。”当下就是这样一个功利的时代,金牌背后的利益已远远超过体育精神该有的纯粹。
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在伦敦奥运会女子举重63公斤级角逐中,哈萨克斯坦选手马内扎以245公斤的总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获得金牌。值得一提的是,马内扎与为哈萨克斯坦赢得金牌的女举53公斤级冠军祖尔菲亚一样都是中国人。马内扎原名叫姚丽,来自辽宁阜新,曾获得2010年广州亚运会冠军。我们听到了一个熟悉的词——“养狼计划”。举重和乒乓球一样,也是不得不“养狼”的项目,中国女举天下无敌、派几个人拿几块奥运金牌的情况,已经威胁到了举重的奥运设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赵常宁在2007年从湖南省队去了哈萨克斯坦,改名祖尔菲娅。一场是否“叛国”的大讨论由此揭幕。
正常人的奥运
不正常的选拨机制
“一个运动员的运动黄金期也就那么几年,在国内连出去比赛的机会都不一定有,换了是谁也会出去找机会的。不然就只有带着一身伤病回家当小贩和城管战斗去了。”一语道破天机。
近几天伦敦奥运会正在举办竞技类赛事,于是准备了瓜子和开水,熬夜看了几场比赛,包括举重、男子女子双人10米跳台、男子女子团体体操、乒乓球、女子柔道项目,也为夺得冠军的选手喝彩,也为运动员每一个精彩的高难度动作捏一把汗。我想这就是体育的魅力吧,瞬间的爆发固然夺目耀眼,若不是历经了艰辛的惨无人道式训练,就没有全球关注目光中骄傲的成绩。对运动员进行完全军事化的管理,让私心杂念尽量减少,尽量变成一种机器,才会更接近金牌。虽然金牌有非常大的偶然性,但是你这种浑身解数地把自己所有的情感、私心杂念解除了以后,这样去拼肯定是更容易接近金牌,或者说他离金牌的运气更近。
很多年前,我读小学的时候,差一点进了体校,当时北京市某区体校到学校来挑人,我被选中去练长跑。我父亲得知消息后,特意赶到那所体校去打听,他打听的方法很特别,没有直接去学校询问,而是问了周边的小区、商店、小吃店,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体校万万不能上。我国的竞技体育是举国体制。苗子都是从地方的专业体校选拔,结构单一,小运动员一般从当地的体校就读。而地方体校向省运动队输送,省运动队的苗子向国家集训队输送,国家集训队拔尖的才能代表国家出去比赛。一般大多数没上到省队就被淘汰了。而地方体校是个什么样的学校呢?大量的专业训练、少量低级的文化教育。或者说只要你体育拔尖,文化知识根本不用学。竞技体育淘汰率高,一个刘翔后面有几十万竞技体校的运动员垫背。而且这些垫背被淘汰的娃儿,国家不管后路的,最多去体育学院混个烂文凭,出来教个书。
而国外的竞技体育是纳入教育系统的,比如NBA选秀是选的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选的。这个的好处是运动员文化和竞技体育两手抓。奥运会过后,民间的声音是体育与教育结合,国家体育人才选拔从学校出发。培养也在普通大中小学。而政府的一句话让体育人无语:奥运会的优异成绩证明,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符合中国国情,今后的体育人才培养依然是举国体制!运动员的竞技生涯很短,就拿夺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冠军的27岁王明娟来说,她的确算“高龄”了,不可能再参加4年后的下一届奥运会了,等待她的只有退役这一个结局。诸如曾获全国举重冠军的邹春兰,在退役后为了生计当起了搓澡工,世界冠军艾冬梅为生活所迫要靠摆地摊卖奖牌来养家糊口,世界体操冠军张尚武在王府井卖艺,奥运跳水冠军桑雪退役后进娱乐圈,只为赚钱为母亲治病。等等,这些曾经享有光环的运动员尚且如此,那些惨被运动生涯淘汰的孩子们,其命运多舛更是进入不了人们的视线。像姚明这样的顶级运动员可以“华丽转身”的几率实在是微乎其微。你可以将此看成是这个行业的残酷性,更应该明了的是,凡是有人操作的事物,就有其规则存在,且这种规则在利益的操纵之下,绝对保证不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去国外任教养狼
和祖国无关与叛国有染
奥运会是世界最高的竞技舞台,要想登上这个舞台,首先要从国内的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如何才能选出最好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各国有各国的高招。但是无论是何种项目、哪个国家,“公平、公正、透明”都是应该遵循的原则,毕竟,这个舞台的主角们,为了在奥运会的那一刻,付出了常人无法想像的艰辛。如果屏蔽了一些媒体对于比赛之外的细节评论,比如赛后运动员的言论、表情,再比如看到代表哈萨克斯坦赢得举重金牌的马内扎、祖尔菲娅,就表现出来明显的棒子心态,别人冠军了就要和自己扯上关系,楞是找寻一种优越感,继而又爆出了某种“阴谋论”,将简单的体育竞技上升到了政治斗争的高度。当然了,我国高层决策者的复杂性是有目共睹的,不排除利用任何一个机会,为个人谋取私利来换取譬如移民、绿卡之类的龌龊行径,正是缘于无孔不入的不择手段,养成了国人的“假想敌”式的思维模式,怀疑一切的惯性思想更是让所有体制内的作为,都演变成了帝国主义的阴谋。
一大包瓜子磕完,一大壶水喝完,在尿了几泡之后,熬夜的眼睛已经涩到极限了,此时也看出了点名堂。我国的小将们都很优秀,用一种敬业的态度,当然尤其重要的是用一种处变不惊的“麻木”应对着每一项竞技。夺冠之后没有疯狂的欣喜,只有淡然的程序化“感谢祖国”,但是,这个感谢也只维持在必须的程式化阶段,断然不会像只有1.53米高的朝鲜选手欧云哲在挺举阶段成功举起168公斤的重量,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后表示,“感谢伟大的领袖赐予我力量,让我能够举起这一重量。我相信这个纪录以及我所有的成绩都是金正日领袖赐予我的。”夺冠以后你最需要感谢谁呢?
还有一种现象不得不提及,但凡和我国选手有夺冠竞争的外国选手背后的教练,很多居然是中国教练,且大多是往届奥运会、世界杯拿过冠军的前运动员。这个现象是我在嗑到一枚霉瓜子以后才意识到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内优秀教练资源的流失?为什么我国没有全面的运动员机制体系完整的建立起来?从良禽择木而栖的角度分析,是否说明国外的教练员待遇,是国内退役运动员最适宜竞者生存原则的最佳途径?2008年北京奥运会,颇具符号意义的前中国女排运动员郎平带领美国队以3:2战胜中国队,其后于半决赛打败古巴队,进入决赛,这一举动在当年就曾引起舆论大潮。仅我看的这几天比赛,就看到美国、加拿大、等几个国家的教练中有来自中国的江苏籍等。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统计,从1957年中国向海外第一次派出援外教练以来,在过去的51年当中,中国共向123个国家和地区派出2547名教练。 其中涉及乒乓球、体操、跳水等36个大项,一些优秀教练员还受聘成为国家队的主帅,如美国女排主教练郎平、美国体操的主教练乔良、澳大利亚跳水队总教练童辉。
两天前,祖尔菲亚夺得女子53公斤级冠军后接受了中国记者的中文采访,并表示自己的中文、俄文水平一半一半,但拒绝透露自己交流至哈萨克斯坦的年份、出生地。两天后,马内扎预料中夺得了女子63公斤级的冠军,却拒绝承认自己出生于中国,“我跟你们说过,我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没有在中国练过举重,我曾随父母在中国呆过短暂的10年。”她说,“我的心代表哈萨克斯坦。”对于马内扎的回答,中国记者感到十分气愤。然而,我想说,相比这两位小选手的吊诡,那些或是公派或是私活去接任外国队的中国教练们,他们,率领世界挑战中国;他们,还承认自己的国籍吗;他们,还会说自己的心代表中国吗?
结语:英国人有12000个免费开放的游泳池,按照中国的人口对英国人口的比例,我们应该有开放43万个游泳馆,我们可能43个有没有。
文章来源:《天涯社区》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