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文薰:台湾的经济困局是自设围城

【新唐人2012年9月14日讯】台商在中国遭遇的种种伤害与挫败,很多人都明白根源在于中共这个政权。中共抑制甚至带头违反法律,致使“权力”大于“权利”。台商面对一个国家机器有计划地侵吞个人投资,只有束手就擒的余地。

但是仅仅责怪中国无法治或者痛骂中共是匪帮、黑社会,并无法解决台商在中国面对的困境,也无法解决台湾本岛的经济困境。想要改变这个现象,必须从台湾自己做起,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

台湾是“人荒”不是“人才荒”

台湾的问题其实非常简单,但是有许多不正确观念在误导着民众,致使集体看不清楚问题。有一个常见的说法是“台湾发生人才荒”,好的人才都被其他国家挖角了,所以企业没有办法在台湾立足,只能往外移。

其实台湾近20年来是“人荒”而不是“人才荒”。从出生率看,台湾长期稳居全球倒数第一名,2011年的出生率更降到年粗生育率0.82%。虽然出生率全球最低,但教育水平却是全球数一数二。根据教育部统计处100年度资料显示,台湾25~29岁人口教育程度,研究所占11%,大学46%,专科高职高中38%,国中只有4%,国小更只有1%。

台湾没有人才吗?恰恰相反。台湾人济济,是其他国家乐于挖角的对象。既然有高教育水平,为何这些人在台湾没有工作机会?因为这个倒三角形的人力结构,无法钳入产业的人力结构。要把这个倒三角形变成正三角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增加底层劳动人力,将倒三角形置入一个更大的正三角形内,才能创造出高学历人口的就业机会。

95%高中以上人口 不适合底层工作

另一个说法是现在的年轻人好命习惯了,依赖和享受物质多了,吃苦和承受力弱了,所以不愿意从事底层工作。然而,哪一个把子弟送去受高等教育的父母,愿意自己的子弟从事底层工作?若真要投入底层工作,十几岁就可以进工厂实习了,又何必花费时间与金钱去受教育?

笔者一点也不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好命。就台湾的情况来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拿的是20年前大学毕业生差不多的起薪,但过的却是比20年前更昂贵的生活!这样绝非好命,也不能依赖和享受什么物质。

“产业升级”成口号

另一个老生常谈的口号是“产业升级”,把企业视为好逸恶劳、不思提升的劣质工厂。同时瞧不起那些因为全球竞争,必须在各方面努力压低成本的公司。不仅认为价格竞争是“没出息”,同时拒绝这些“没本事”的传统产业回流台湾。

奇美创办人许文龙曾说最讨厌听到政府说拼经济。每每政府说“拼经济”一定会提到“产业升级”,创造附加价值等口。然而,产业升级不应该是口号,产业升级是企业每天每夜都在努力的目标。谁会比企业更想产业升级?不进则退,在全球竞争中很容易被淘汰。

最懂市场与产业的人才在企业里,不在政府部门里!政府不该企图扭曲市场机制或薪资机制,更不该借口产业升级,无视产业缺工的困境,继续勒住产业存活的命脉。

最低薪资自绑手脚

30年来的实证经验已经证明,最低薪资是高达70万底层劳工看得到吃不到的大饼,最低薪资的规定不但没有保障台湾劳工的薪资,还让台湾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沦为亚洲四小龙之末!而大量运用外劳,外劳薪资自由化的新加坡,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是台湾的3倍,国民平均所得是台湾的2.5倍!

哪一个人能说iphone是落后产业?但没有底层劳工,富士康就无法回到台湾!台商在中国雇用超过一千万人,回来台湾10%,就要100万名劳动人口,其中底层劳工的需求超过60万人。可是台湾所有待业人口(含自愿失业人口)不过50万上下,同时按学历比例计算,绝大多数是高职以上学历,并非底层劳动力!没有底层劳工,台商如何回流?不能回流只能在中国继续挣扎或者向东南亚国家移动。

没有底层劳动力,所以没产业;没产业,所以才有结构性失业。今天台湾的失业人口与经济问题,全是台湾自己造成的,也是台湾民众长期被误导的结果。现在企业从中国大举出逃,正是迎接台商与外商回流台湾的关键时刻。松绑外劳是唯一能够支撑起台湾倒三角形人力结构,成为正三角形的方法,如此才能人人充分就业,同时解套一连串的沈痾──包括劳健保与退休金给付的空洞,以及贫富悬殊的问题!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