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复原 饮料工厂也成博物馆

【新唐人2012年10月29日讯】(中央社记者林憬屏泰国大城特稿)泰国去年10月发生世纪水患,台商邱月进与泰国华侨陈水明合资的饮料工厂在大城Rojana工业区淹水近3公尺,复原后的工厂不再只是工厂,更如一座记录水灾的环保博物馆

邱月进的Ichitan饮料工厂规划去年11月11日开厂正式营运,却在10月11日遭大水淹没,一直到12月水患退后,经过98天清理复原,今年4月才完全恢复生产。

水灾虽然已经退去,但许多纪录却仍保留在工厂内,包括当初大水带来各式各样的鱼类,现在特别养在工厂外的鱼缸或水池内,而照片上捕鱼的人就是邱月进本人。

邱月进说,水灾伤害很大,刚建的工厂几个小时就全部淹掉了,灾后“我们思考检讨,这个水灾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调整和改变”。

因此,工厂除了原本规划让民众参观的自动化茶饮料无菌生产线外,还把当初水灾损坏的机器、被洪水凝固的水泥块、留守工厂时的帐篷、工地帽以及搭船勘查损失的各式照片,都保存在厂内。

邱月进表示,这次水灾让他们学到很多,也思考为什么天灾影响这么大?因此决定把参观走道全部设计成珍惜资源、环保、垃圾分类等博物馆的样貌,配合壮观的生产线,提供参观民众基础的环保教育。

人类不珍惜资源造成气候变迁、天灾等问题,工厂内的参观走道上都有专区说明,泰国民间“收酒矸”的资源回收车,也成为走道上一景。

1983年曼谷被评选为世界第5脏的城市、2011年泰国大水患提醒当地人爱护环境,避免人为天灾。

虽然水患造成工厂钜额损失,但邱月进说,他们把这场水灾看成一次转机,灾后做了调整,除了凝聚公司员工的向心力,也得到不少消费者的支持。

从工厂往外看,可见工业区外如长龙般的防洪墙,工程几乎已完工。邱月进说,工业区外防洪堤防将近4公尺半,比去年水患3公尺还多出1公尺,多了一份安全保障。

虽然对政府与工业区的防灾措施有信心,但面临不可预测的气候变化,邱月进说,他们当然害怕类似的水灾再次发生,因为天灾难以预料,不知道会有多大,他们只能尽全力把防灾做到最好。

饮料工厂被大水淹没的生产线如今已恢复运作,茶饮料从煮茶、冷却、装瓶、套标签、装箱,透过玻璃窗,与水患纪录、环保走道,一起让外界参观。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