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1月3日讯】这篇文章的标题用“戏剧”二字,是因为从评奖者、中国政府、再到旁观者,目前都在上演一场戏剧,连莫言本身也得在巨大的祸福交集中克制自己的愤怒、委屈,努力演好“公众人物”这个角色,否则可能更多的浓痰如万箭齐发,加诸其身。
莫言获奖的几个看点:
北京对同一奖项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
目前北京正好受到国际社会孤立,这个诺贝尔文学奖来得正当其时。莫言获奖后,主管文化宣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10月11日致信中国作家协会,对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表示祝贺。李长春在贺信中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国内网友找出《人民日报》在高行健获得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的评论员文章,指出当时中共是这样看待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要严防西方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和扶持”,“瑞典文学院是一贯反动,一贯敌视红色政权,一贯敌视中国人民的彻头彻尾的反动组织”,以此调侃中国政府的评判标准唯利是视。
中国网友对比当局前后不同的态度,写了不少幽默段子,指出诺奖是否抽离政治因素,全由中国说了算。网友@日天铜巨人指出:“凤凰卫视评论员说,上次诺委会颁奖给中国人(例如高行健),是插入了政治因素;而这次颁奖给中国人,是抽离了政治因素——邪恶的资本主义诺委会,你们到底想干什么?难道你们不知道,像你们这样一会儿抽一会儿插,我们全国人民很快就会高潮的吗?”
我认为,这个奖对胡锦涛实在太重要。江泽民退位之前,在国际舞台上最大的成就是申奥与入世两大成就;胡锦涛统治的十年,先是将奥运办成了军管下的运动员表演;继而是世界工厂陷入衰落;外交上与邻国也是冲突摩擦不断。中宣部为胡时代定下的颂德曲调“十年辉煌”正愁没真材实料,但在十八大召开前夕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就为十年辉煌加了一块重大砝码,好比是为晦气重重的十八大“冲喜”大礼。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标准是否有变?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为何要将这个奖项授给一个具有中共党员身份、且有中国作家协会副会长头衔的作家?这是外界最不理解也批评最多的一点,莫言的名字通常被打上引号,其中文意涵“不说话”或者英译Keep silence被许多国际媒体用来做双关语,批评莫言在中国不说话的艺术。
美国之音的中国网络观察专栏发文主板《“莫言”艺术与毒药》,就是借用“莫言”名字的意涵。该文讽刺地写道:“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通常只是奖励‘有理想主义倾向’的优秀文学艺术创作,但该委员会在其上百年的历史中一般不投身参与这样的创作。然而,不管该委员会是蓄意还是无意,是主动还是被动,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奖结果已经构成了毫无争议、独步世界的文学艺术创作。”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共有七位共产党员
很多人都在批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将这个奖授给一个共产党员作家是种堕落。不过,中国方面反应很快,立刻有人发表文章,指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中,包括莫言在内共有七位共产党员。他们分别是:苏联共产党员萧洛霍夫(1965年)、智利共产党员聂鲁达(1971年)、波兰共产党员辛波丝卡(1996 年)、葡萄牙共产党员若泽‧萨拉马戈(1998年)、奥地利共产党员耶利内克(2004年)和英国共产党员莱辛(2007年)。
但必须指出的是,真正来自极权国家的共产党员只有两位,其他五位所在的共产党只是政治信仰共同体,并未成为掌权的独裁政党。其中值得指出的是苏共党员萧洛霍夫。萧洛霍夫自20世纪40年代以后与苏共党内权势媾合,对“持不同政见”作家抱持不友善态度,为二战后苏联文艺界的高压政策辩护,并对索忍尼辛为首的自由派作家进行批判。一些持反对立场者忍不住发难,包括索忍尼辛在内的文坛重量级人士,直指《静静的顿河》真正作者是当年客死异乡的被俘白卫军官,也就是哥萨克作家费多尔•科留科夫,萧洛霍夫偷了他的手稿。萧洛霍夫从未在顿河流域生活,根本不熟悉哥萨克的生活与习俗,写不出这样的作品。可作为佐证的是,萧洛霍夫除了《静静的顿河》之外,没有什么像话的作品。
莫言挨骂是在为中共买单
中国人历来认为诺贝尔诸项奖都以追求普世价值、弘扬人权民主理念为首要考量,因此不少人认为莫言的政治态度使他不可能获奖。当听到莫言获奖消息传来之后,微博上各种言论都有,基本都是拷问其政治道德的。比如腾讯微博有一则:“人物介绍:莫言,号抄话居士,字封口,一字颂德。英文名字shut up。”
媒体人程益中对莫言挨骂的内涵倒是看得很清楚,他写了条微博阐述他的看法:“他在替他赖以容身的体制买单,替认同他的官方意识形态付账。债是体制和官方意识形态欠下的,并且还在不断增添新的巨债,而民间却根本无法追讨,一追讨就要挨打。这次作为体制的附庸、债务人家里的门客,他因为陡得意外之财,可怜的债主们便一拥而上,找他讨债了。”
这场戏剧已经很热闹,其影响还刚在中国文学界发酵,鲜花与荆棘齐飞,赞扬与批评共存,将是莫言必须面对的现实。
文章来源:《看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