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不稳抢割稻 新品种可解

【新唐人2012年11月03日讯】(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3日电)亚洲大学健康学院院长林俊义认为,农民抢收稻作主因是气候不稳定,推广栽培期短的品种可改善问题。

林俊义有“种苗教父”之称,曾担任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试验所所长,今天获颁“东元奖”,典礼前接受中央社记者采访,分析金墩米事件可能的肇因和预防方式。

林俊义表示,以往台湾稻作收成都是从南部一路往北收,今年6月气候不稳定,中南部几乎同时间采收,收割机不够用,导致一片混乱。

林俊义推测,以往农药喷洒后约20天,才适合采收,今年可能是有部分农民怕水稻倒伏,没有遵守规定,容易导致农药残留过量。

改善之道除了加强抽检,林俊义也建议,随着气候变迁,往后不稳定的气候将是常态,政府应该要想办法分散风险,加强投入不同品种的研发。

林俊义以他的研究团队今年育成的“亚洲168号”蓬莱米品种为例,好处是成长期较短,一般夏作稻米要120天,亚洲168号只要100天左右,可以提前在5月收成,避开不稳定的梅雨季节。

除此之外,亚洲168号的单位面积产量,比台湾主流品种高出50%至60%,面对世界10年内将发生的粮食荒,类似的品种可能是救命良药。

林俊义说,目前水稻的研究方向是发展旱稻、陆稻品种,以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台湾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尤其日本受到全球暖化的影响,原本的寒带品种收成越来越差,频频向台湾寻求品种,是台湾育种研究的契机。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