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2月07日讯】(中央社记者沈如峰宜兰县7日电)宜兰清水地热曾是国内首座地热发电厂,但受地热气逐年减少,于民国82年关厂。如今,经济部又在当地研制国产首座地热发电示范机组,重启发电愿景。
民国68年建造完成的宜兰县大同乡清水地热发电厂,是由国科会、中国石油与台湾电力公司合作兴建,当时开凿8口地热井,将厂区附近地层下所含的丰富地热气,导引至厂内作为发电能源。
清水地热发电厂之后在民国70年8月正式移交给台电量产发电运转,是国内首座地热发电厂。发电厂启用初期,每小时的发电量超过2000千瓦,地热气丰沛。
由于当年正逢世界性能源危机期,地热发电在当时也是一种新的替代能源开发利用实例,学界、产业界都十分重视,那时几乎三天两头就有学者组团前往参观,连台电员工都感到与有荣焉。
但在长期运转后,因受井壁结垢阻塞等因素影响,地热气逐年减少,导致发电量持续下降。民国82年,每小时的平均发电量只剩下180千瓦左右,与早期相差10倍以上,根本已无效益可言,被迫在当年11月关厂。
民国92年,中油将清水地热井及相关设备无偿拨赠给宜兰县政府,县府当时也取得林务局土地拨用同意权,有意规划为风景特定区,但之后窃贼为了偷取电缆等值钱物品,竟将整座铁门深锁的厂房破坏殆尽,偷走精密的发电机组和电脑控制等设施。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于民国96年委托民间重新疏通当地一处封闭地热井,当地热井控制阀一打开,尘封近14年的地热蒸汽上窜,远在数公里外就看得到,相当壮观,地表水的温度也超过摄氏200度,也让政府考虑是否重建地热发电厂的需要。
经济部能源局今年委托工业技术研究院研发地热发电机组之后,经过8个多月努力,并将清水地热区的废弃地热井重新整修后,成功研制国产首座双循环地热发电示范机组,装置容量达50千瓦,1天可生产约1200度电力,目前正在试车中。
工业技术研究院说,目前这座示范机组产能虽然不高,但只要运转顺利,加上日后再增加更多的地热水井来源,还是有可能将产能提高。
清水地热发电厂曾风光一时,但之后碍于效益走入历史;19年后,转手由能源局于当地试车发电,虽然发电量不如过去,但又让外界对地热发电重新运转有了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