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斗争生育政治 甄嬛红透两岸

【新唐人2012年12月31日讯】(中央社记者蔡素蓉北京特稿)“后宫甄嬛传”导演郑晓龙曾说,此剧是谈斗争、生育政治。他从反封建、批判现实主义出发,没想到却让此剧独占2012年两岸电视萤幕鳌头、话题不断。

两岸电视圈2012年最大赢家可说是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大陆播出时称为“甄嬛传”),此剧从年头播到年底,两岸各电视台不断重播,收视率不坠。

甄剧在两岸掀起话题也从不间断,包括大陆网路疯行“春天终于真真的来了,楼下的迎春花开得甚好!”的甄嬛体创作,再到网友对电视台密集重播吐槽说:“黑龙江台求你放过我妈,我家已经一个星期没换过台了。”

还有学者日前表示,“嬛”读音应为“宣”,所以“甄嬛”要读为“甄宣”。“甄嬛被几亿人念错”新闻,一度成为大陆网路新闻焦点。

话题不断,代表甄剧真的太红了。但此剧为何这么红?郑晓龙曾在凤凰网“雪夜漫谈”节目中说,当初拍此剧,虽非现实剧,却想从批判现实主义角度出发,批判封建制度。因为大陆至今皇权思想,包括阶级观念、封建社会典型权利还非常多。

郑晓龙说,甄剧谈的是“肚子哲学”、“生育政治”,后宫的本质是政治,生女孩、男孩、双胞胎、龙凤胎都代表立下不同等级功劳。

在生育政治中,斗争就成了必然。因为人与人之间永远有矛盾,按矛盾论角度来说,“矛盾是普遍的,没有矛盾是暂时的。”

大陆媒体人认为,中国宫廷斗争把它放大了,在哪都可以看到,包括生产队、办公室,甚至家里,这恐怕就是甄剧走红的最大原因,因为“斗争是中国人社会普遍的人性”。

谈斗争、谈人性、谈政治,或许就是甄剧暴红原因。不过,对许多甄迷而言,有没有续集才是重点。

“后宫甄嬛传”原著小说作家流潋紫暴红后,也没闲着,已接着推出甄嬛传续集“后宫如懿传”,描写甄嬛成了皇太后之后,与乾隆皇帝后宫妃子的斗争故事。

流潋紫原名吴雪岚,1984年生,2007年浙江师范大学毕业,目前是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教师。她当年在网路连载创作这部作品时,才大学三年级,后来出版成书,更受邀担任甄剧的电视编剧。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