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断层不易地震 研究质疑

【新唐人2013年01月10日讯】(中央社巴黎9日法新电)过去大家认为“潜移”断层较不易发生地震,但2011年日本大地震发生在一般认为安全的断层带上,地震学家今天表示已经发现线索,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他们说,这些发现对日本和其他地区的地震应对策略有很大影响。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的野田博之(Hiroyuki Noda,音译)和加州理工学院的拉普斯塔(Nadia Lapusta),根据2011年311大地震的电脑模型得出结果。

这起大地震引发海啸,夺走约1万9000条人命,毁掉福岛第一核电厂,造成一个世代来最严重的原子浩劫。

这场规模9.0的地震发生在日本东北,也就是所谓日本海沟部分区块,太平洋板块在这个地区没入鄂霍次克板块。日本群岛就位在鄂霍次克板块上。

一般认为,这一带的日本海沟是情况稳定的“潜移”段,意即这一段的板块运动和缓且规律。

根据常理,这种平稳的运动可以避免压力累积至一定程度后断层猛然断裂,作用就像蒸汽引擎的安全阀。

但野田与拉普斯塔表示,其实经历长期、稳定潜移的板块,如果邻近的断层一部分断裂,也会变得脆弱。

若再加上炙热的地质液体渗入断层,效果就等同上了润滑油,会造成断层大幅滑动。

研究报告作者表示,希望日本提高地震意识计划能考虑他们的研究。

这项研究刊登于“自然”(Nature)期刊。

野田提醒,潜移带对地震到底有阻挡效果还是加剧作用是个重要问题,必须进一步找出证据后,才能判定。(译者:中央社徐嘉伟)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