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18日讯】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峡谷以雄伟壮观景观,吸引不少人前来参观,也引来科学家对峡谷的起源进行探索。最新研究表明,美国大峡谷的形成可能与5万年前的一次陨石撞击有关,该事件导致该地区出现山崩,最后引发超级大洪水。
据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PS)对大峡谷的介绍,“大约7,000万至3,000万年前,板块运动抬升隆起高耸且平坦的科罗拉多高原(Colorado Plateau),在过去500万至600万年间,科罗拉多河(Colorado Rive)及其支流持续侵蚀平原,使峡谷不断拓宽加深,最终变成现在的峡谷样貌。
科学家现在将目光转向大峡谷南缘东南方约130英里(约200公里)的“巴林杰陨石坑”(Barringer Crater或称Meteor Crater),并与峡谷内一处高于河床44公尺的“斯坦顿洞穴”(Stanton’s Cave)进行联系,以补充传统的大峡谷生成理论。
他们7月15日在美国地质学会的《地质学》发表这大胆的新理论,解释了大峡谷的起源与斯坦顿洞穴内浮木的来源。
研究人员推测,56,000多年前一颗巨大的铁镍陨石(估计直径超过50米)撞击地球造成该陨石坑,导致大峡谷地区出现规模超过5级的强震。强震触发大峡谷出现大规模山崩,崩落的土石堵住了科罗拉多河,使得该条河流在当时变成一个长达63公里的“南科威普古湖泊”(Nankoweap paleolake)。
随着这座古湖的水位不断上涨并最终出现溃堤,引发的大洪水席卷了整个峡谷和悬崖高处的洞穴(含斯坦顿洞穴),其中一些木头和泥沙等物质也伴随着洪水冲刷进洞穴内。目前,该古湖已经消失,仅留存一些地质痕迹。
研究人员解释,斯坦顿洞穴位于利斯渡口(Lees Ferry)下游32公里处,其洞口高于河平面44米。因此,目前唯有巨大的洪水产生,才有可能将这些物质冲刷进高于河面40米的60米的洞穴和壁龛中。
为此,研究团队对斯坦顿洞穴内的浮木、陨石坑的形成时间,以及山崩坝体的沉积物进行年代测定。结果显示,这三者的年代都集中在约56,000年前,此发现为研究团队的假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研究人员还表示,虽然他们无法排除山崩,是由随机重力崩塌或局部地震活动引发。然而,他们强调陨石撞击、大规模山崩、湖泊沉积物,以及高于河平面的漂流木都是罕见且不寻常的事件,而它们发生的时间相近,让人不得不将这些事件联系起来,强烈指向一个共同的触发原因。
该研究的作者之一、新墨西哥大学教授卡尔‧卡尔斯特罗姆(Κ.Ε. Karlstrom)在一份声明中写道,“这种情况发生需要比有纪录以来任何洪水,都要大上10倍的水位才能做到。或许它们是河流冲刷留下的古老沉积物,又或许是下游熔岩坝或滑坡坝形成的古湖漂流而来。我们需要知道这些洞穴沉积物的年龄。”
另外一位研究人员、月球与行星研究所的成员大卫‧克林(David Kring)表示,“这项研究揭示了我们理解上的一个惊人差距。陨石坑是地球上保存最完好的撞击点,但我们对形成陨石坑的小行星撞击,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仍然知之甚少。”
他补充道:“我仍在寻找资金,以便对陨石坑进行深入研究,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撞击事件所构成危害的证据。现在对地球自身地质危害的研究,其成本远低于太空任务,却可能产生更深远的影响”,甚至有助于评估月球的安全性问题。
这项跨国、跨机构的研究汇聚了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澳洲新南威尔斯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怀卡托大学(University of Waikato)、英国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University)、美国犹他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Newcastle)以及美国新墨西哥大学(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