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 输入台劳还是梦想输出?

【新唐人2013年02月15日讯】青年圆梦系列报导(中央社雪梨特稿)海外打工度假正夯,台湾青年到澳洲打工度假的人数逐年攀升,俨然成为台青圆梦方式之一,有的人在短短的时间赚进第一桶金,有人则花完旅费,却在历程中蓄积了人生再出发的能量。

澳洲移民部资料显示,2005年度核发台湾打工度假签证仅700余件,2012年度核发数量已超过2万2000,排名第五,在英国、韩国、爱尔兰和德国之后,却是增加幅度最大的国家。

2004年11月台澳签署打工度假协定,揭开两国青年交流之幕 。8年后,超过2万名台湾青年涌向澳洲,背后的驱动力为何?逃避生活中不可承受之重?抱回人生第一桶金?还是无价的经验?

2005年初,郭懿昌(Sicaa)背起行囊赴澳,没有前人引路。11个月的澳洲经验让他种下梦想的种子,开启创业之路。身为元老级的“旧包包”,Sicaa说:“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他认为创业和旅行一样,都在有限的资源下,决定方向,不断取舍。

当年澳洲打工度假没有现在包山包海的教战手册,而是一趟纯粹的旅行。郭懿昌几乎花完旅费,却在旅行中蓄积了人生再出发的能量。他待过农场,当过澳洲环保志工,住过数十间廉价的青年旅社(Hostel)。

台北国际青年旅社创业是郭懿昌澳洲旅行的延续,他希望台湾也有着重旅行和人与人相遇的青年旅社。

近年在众人经验分享累积下,澳洲打工度假不脱找工作、存钱或旅游的“标准化”公式,再经复制、重组而成自己的旅行地图。但也有人,想跳脱框架,找新目标。

张育维在台湾做过业务和导游、领队,为了获得女友家人认同,26岁考取公职,却在受训一个月后,清楚这不是他所要,潇洒告别尚未展开的公职生涯,许下30岁找到更明确的人生目标,前往澳洲。

澳洲打工资讯丰富,张育维爱冒险,则乐好“登门拜访”主动争取,一周内不断拜访澳洲知名葡萄酒产地猎人谷(Hunter Valley)近十间酒厂,自信地说:“欧洲年轻人能,我也能。”而获三间酒厂工作,其中两间从未雇用亚洲人。著名Tyrrell酒厂欣赏他台湾人勤奋的精神,还要他介绍更多台湾青年。

曾赴纽西兰、日本打工度假,来澳一年半的张育维认为,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打工度假既可赚钱,也可享受生活、丰富经历。张育维喜欢下厨介绍台湾美食给德国、法国室友,用“美食”作国民外交。

打工度假可自食其力,行前旅费不需太多,澳洲核发台湾打工度假签证又无人数限制,门槛相对较低。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在成为职场新鲜人前,先当背包客。

陈依秀大学刚毕业,打工半年存下旅费,来澳是人生第一次出国。 朋友群中有八人来澳打工,有人出发只带台币3000元。今年一月刚到雪梨,陈依秀想花一年在澳洲各地打工旅游,她直言“我要存钱回台湾!”然后从事航空业地勤工作。

在台工作多年却看不到更好发展,蔡妙音来澳在雪梨的药厂打工一年,因有采购的工作经验,获雇主担保取得工作签证,一个月至少可存台币三万。对她而言,在澳工作一面累积经验,一面存钱,非常值得。

蔡妙音的朋友以存钱为目标来澳打工一年,省吃俭用,去年存下台币80多万,以此为筹码,回台从梦想工作中的小职员做起。但也有朋友无法顺利衔接工作,不久就花光旅费回台。

“存钱”是来澳打工度假相当吸引人的附加价值,多数的打工度假青年认为如果可以旅游、工作,又可以存钱,不至于空手而回,何乐而不为?这笔钱在物价高昂的澳洲,不见得很好用,换成台币却很可观。

打工度假可以选择做一个流浪的背包客,也可以是稳定的打工族,全是个人选择,旁人无从置喙。如果台湾青年愿以劳力或非劳力方式正当地自给自足,赚取有形的资产或累积无形的经验,是不是该停止为他们贴上‘台劳’或‘非台劳’标签?而让他们自己回答,打工度假究竟能不能在澳洲汲取养分让梦想开花结果?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