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励之自传:惊心动魄13月 中美最高层冷战

【新唐人2013年5月1日讯】(新唐人记者杨雪报导)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预定5月1日正式出版长达647页的“方励之自传”。精选摘录交由《世界新闻网》北美地区独家刊载,书中最惊心动魄的方励之夫妇避难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经过,以及中美最高层的冷战。

避难美使馆 惊心动魄13月

1989年的天安门学生发起的民主运动,最终以中共当局血腥镇压结束,血淋淋场面震惊全球。

方励之教授则是贯穿这场八九民主运动的灵魂人物。

“方励之自传”一书写到,“(5日)北京还是很乱,午夜远处还隐隐有炮声。突然有人敲门,是美国代理公使薄瑞光和另一位官员。他们身着便服,神色多少显得紧张,他们压低声音很正式地说:‘我们请你们去使馆,你们是我们总统的客人,需要在使馆住多久就可以住多久。’”从此,就开始了方励之夫妇在美国驻北京大使馆里避难的13个月。

方励之作了长期滞留使馆的打算。

六四”大屠杀的第二天,美中文化交流委员会美方负责人林培瑞(Perry Link)陪同方励之夫妇进美国大使馆避难,官方即下令“通缉”。

他俩在美大使馆耽搁了一年多,以后通过外交谈判才转到英国剑桥大学,然后转到美国,最后落脚于美国西南部土桑(Tucson)的亚利桑纳大学。

中美最高层冷战

书中提到,这段经过当时触动美中最高当局,不但是两国交往的敏感议题,更成为中共难以言语之痛,其中经过交涉,读来有如冷战间谍小说。

方励之美领馆避难是在1989年6月5日到1990年6月25日。该期间,“方李避难”是中美外交的核心问题之一。

方励之说:我们刚刚进大使馆的时候,中共得意了好一阵,以为抓到了一个绝好的外交和内政的把柄,按当局的说法,把我们堵在使馆里,让美国背上方励之这个包袱。

然而,贼喊捉贼一计,只是一条国粹,到了中国之外就不一定灵了。

方励之他们得到众多美国公民的支持。因此美国政府觉得这个“包袱”真值得一背。

1989年的中共宣传部,一方面要怒斥跑进美国大使馆的人为卖国贼,一方面又要盛赞跑进苏联大使馆的人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先驱。可以想见他们的尴尬。

方励之开始变成中共要背的一个包袱了。1989年10月1日,中共就第一次主动地向美国政府发出信号:解决方励之问题。

之后,中国科学院院长在访问美国时,也以“个人身份”向美国科学院透露,“可以解决方励之问题”。这位院长的政治身份也是中共中央委员。

最后,是由原任中共政治局委员的胡乔木出马,向一位与尼克森总统有密切关系的教授(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说,他愿意以非正式的身份斡旋方励之问题。

又是事不过三。中共政府估计,三次“非正式”姿态,足以令急着解决问题的美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

方励之教授与李淑娴夫妇在22年前的6月走出避难的美国驻北京大使馆,飞出中国后,再没能踏上他所热爱的祖国土地。

方励之赴美后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物理系任教授,方向为天体物理学与宇宙学,至逝世前仍处于学术活跃状态,每年皆有若干学术论文发表。

2012年4月6日早上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寓所逝世。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