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中国的周边国际关系隐藏政治危机

【新唐人2013年5月4日讯】近几个月来,中国的周边地区形势的发展令中国感到紧张。首先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再表现出的过去日本政治家不多见的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安倍不仅在与中国有争议的领土钓鱼岛问题上寸步不让,完全不领会中国政府的立场,而且不断采取攻势,频繁地派人走访世界其他国家,指责中国、争取同情。

令中国政府不安的是,在中日之间的领土争执中几乎没有一个世界主要国家对中国持支持态度。而美国则一再公开表示将履行对日本的军事义务。

除了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之外,安倍的对华不妥协政策还表现在多个层面。在最触动中国领导人神经的日本官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安倍公然鼓励几乎所有的高级阁员集体参拜,并且对中国外交部发出的不满和指责则采取了不解释、不理睬的态度。安倍政府还采取各项措施,全力推动修改日本宪法的运动。在中国看来,安倍政府修改宪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日本名正言顺地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而中国政府感到这对中国形成了压力甚至威胁。

安倍在本周初对俄国进行的访问无疑是另一件让中国政府紧张的事件。这次访问实现了日、俄两国关系的一个突破。双方同意立即恢复就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政府间谈判,其中包括两国有争议的北方领土的谈判。中国官方媒体对日本首相访俄的报导夸大日、俄两国之间的立场分歧,而对双方首脑谈判的友好气氛和在经济、政治、外交上的积极进展避而不谈。中国官媒的报导与世界主要媒体的报导迥然而异,凸显了中国政府对这两个强大的邻国之间关系的发展所持有的忐忑不安的心情。

除了日本给中国带来的麻烦和不安之外,近日中国与另一个邻国印度在领土问题上再起争端。《印度时报》报导,约五十名中国士兵四月十五日越过中印边界的实际控制线,在印度领土上搭起帐篷,安营扎寨。印度舆论将此视作是中国对印度的入侵。印度边防警察获得消息后,随即赶到与中国士兵营地相距三百米的地方驻扎,由此进行了所谓的“帐篷对峙”。除了印度之外,人们仍然经常听到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等国在南海海域领土问题上的争吵。至于朝鲜,其年轻的领导人不把中国放在眼中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中国政府的尴尬。

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中国无疑已经成为一个地区大国。近来中国军内和政府内的鹰派更是要求中国在国际关系上改变过去的“低姿态”,采取更加“进攻型”的战略态势。而对日本和周边国家在领土争议上采取强硬态度则被看作是这一外交战略改变的开始。显然,这些人低估了中国周边外交的困难。首先这些国家的政府与中国一样在领土问题上都没有退路,他们采取的对话强硬立场都得到绝大多数本国人民的支持。其次,在世界主要大国中,支持中国的国家几乎没有。

中国政府现在已是骑虎难下。从目前的对峙中后撤,这将给中国的新领导人带来严重的政治麻烦。因为每当中国出现国内困境的时候,政府总是利用搧动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来度过难关。现在真的出现的国与国之间的领土政治,如果采取软弱的立场很容易被民众看成是出卖民族利益。但是如果继续目前的强硬立场,擦枪走火在所难免。假如真的出现战争,中国的军队能不能打仗?中国的经济能不能支持一场局部战争?中国当前的政治结构能否在一场没有打赢把握的战争中继续存在?这些都是巨大未知数。

文章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