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见:虚虚实实“中国梦”

【新唐人2013年5月12日讯】中共调子十年一变不离其宗

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前一天,用英国《金融时报》社评的话说,“北京的天空蓝得出奇”,然而,此后的人大会期中,北京仍多是笼罩在雾霾之中,并持续笼罩大片国土。胡锦涛温家宝执政十年,标榜所谓“科学发展观”,其意义在于对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有所反思、有所改变,但现实无情地戳破了所谓“黄金十年”或“盛世”的漂亮包装。

新领导接任,“甩开膀子干实事”的成效尚不清楚,“梦想引领未来”已嘹亮唱响。“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摇身一变为“中国梦”。

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再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调子十年一变。如今,有“爱国主义”作装饰,镶嵌所谓“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至少在表面看来,似乎真是要超越政治、超越于党派了。然而,它的基本旋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来还是万变不离其宗。

共产党及其政府以做梦为号召,不能不说很有些新意。不过,梦境与现实之间毕竟有距离,而领导人的智慧,可以表现在阐释梦境,更须体现于深刻理解与把握现实。

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早期表达为富国强兵,而当时有识之士即已认识到,唯有维新变法,方可图强。然后,从皇权帝制框架内的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又是一个飞跃,共和宪政赋予“中国梦”以时代性涵义。

习近平李克强作出忠于宪法、实施宪法的姿态,但是,民间人士将“中国梦”引伸为“宪政梦”,却遭到中共严厉压制。这种状况看似矛盾,实际与现行宪法本身有内在联系。

一党专政伪共和阻碍民族复兴

中国现行宪法,对一党专政有宽容,对共和宪政有规定。这样一个奇妙的结合体,在实施之中,对一党专政宽容,看似虚却有其实,其实际权威不容置疑,而对公民权利的规定,看似实却虚无缥缈,因其对一党专政不利,仍为一纸空文。

民间“宪政梦”,是以民权为出发点,同时争取修宪,去除一党专政余孽,使宪法走向共和。而庙堂之上,中国共产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旋律的“中国梦”,还是以一党专政为纲,将共和宪政、公民社会禁锢在虚境之中。

一党专政建立在国有体制之上,而国有体制借助于市场化,特别是资本化,恢复了元气,更加壮大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蔚为奇观,其点睛之笔即为权贵阶层的顺势而起,盘踞于扭曲的市场,无所顾忌地攫取财富。于是,财富增长已是实境,而国家强大半实半虚,民众富裕仍为虚境。

辛亥之后,历经百年,其中“社会主义”中国已有六十多年,且基本为和平时期,但民族复兴迟迟未能实现,且经济几度濒临崩溃,经济增长代价之高全球瞩目,同时,政治封闭,腐败之风愈反愈烈,已蔓延到全社会。这表明,“社会主义”旗帜下的一党专政,名为共和,实为伪共和,阻碍着中华民族复兴。

中国特色的权贵资本主义

然而,在习近平眼里,严肃批判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实践,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在他的视野里,谈论政治改革,谈论民主宪政,属于不合时宜,意味着走“邪路”,据说,那是以“西方普世价值、西方政治制度”来“偷换概念”,“曲解”中共的改革观念。

马克思否定了“不断革命”,但共产党人不以为然,坚持实践“不断革命”。到上个世纪末,这些实践纷纷失败,列宁所谓“通常历史顺序的变化”未能成功,又变了回来。但是,中国共产党人还是不服气。它一面灵活退让,接纳市场经济,一面坚持一党专政,将国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嫁接,构造出一个东方的权贵资本主义,它的官方名称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当然一不做二不休。中共干脆将那来自于西方的“普遍真理”束之高阁,将自己实践的心得体会、宣传口号,各种陈词滥调,融汇贯通,加以学术化提炼包装,加工出一种叫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一来,东方社会注重国家权力的意识形态,以一种貌似发扬西方普遍真理,实则敌视“西方普世价值”、与北方十月之风暗通款曲的形态,实现了它的与时俱进。

在胡温任内,这一套表面功夫已经大有成效,不尽如人意的是,这一所谓“理论体系”与现实之间,实在离得太远,“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沦为世人笑柄。于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中共新领导习近平李克强辈,面临干实事、说人话的严峻考验。

在当今中国,若谈论“中国梦”,且不求虚幻而求其实,则须正本清源,实实在在地走向共和,构建宪政,开放自由市场经济,开放公民社会,开放政党政治。

倘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仍囿于一党私利,坚持一党专政,那么,所谓“中国梦”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内里为权贵资本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层包装而已。

文章来源:《动向》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