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咨回忆录》六四周年前夕在港出版

【新唐人2013年5月25日讯】(自由亚洲电台报导)1989年六四以后流亡海外的中国异议人士陈一咨撰写的新书《陈一咨回忆录》今年六四周年前夕在香港出版,回忆录记录了陈一咨曾发表声明反对邓小平镇压八九学运等经历,以及他对中国民主进程的看法。

今年73岁的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所长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陈一咨《陈一咨回忆录》周五在香港由新世纪出版社出版上市。全书共七十多万字,内容记录了他前半生参与中国政治的历程,后半生流亡海外后对中国民主化的思考。

现在美国的陈一咨周五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前年就写好了,但是一直都没有出。去年鲍朴来看我的时候说到这个事,他那边有个出版社要出,正好就在今年六四前出版,谢谢他的努力。”

六四渊源

八九年北京发生学运,当时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的陈一咨得到消息,邓小平将下令戒严,解放军也将进驻北京城,于是在他的策划之下,联合了北京自由知识分子聚集的“三所一会”,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六点声明》公开批评当局“脱离人民,违背良知”;并且呼吁“立即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别会议,行使宪法赋予的最高权力,进行干预”,反映了党内改革力量的民主宪政的理念和要求。

6月4日凌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传出了枪声,学生的民主运动遭到军队的血腥镇压,同时陈一咨也在当天凌晨发布了《我的辞职和退党声明》。

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枪声时断时续,6月4日凌晨3点多,猛得响了一阵子,似乎又沉寂了。”之后他遭到了总理李鹏的通缉而流亡美国。

本台记者问他:“您为中国改革做了很大的贡献,对比今天的环境,您会同意说当局很快的镇压才能带动今天的经济发展吗?”

陈一咨:“我不同意这个看法,当时青年学生和成百上千的民众上街,当时的口号就是反腐败反官倒,争民主,争自由。当然中国的改革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但如果邓小平开明一点的话可以学毛泽东在1964年搞“四清”运动把大学生组织起来去基层,比如说,各个高校的学生可以去各个县去调查农村和工厂的情况,现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前景是什么,这样就把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跟中国实际就有所结合,问题就可以解决。但是用镇压的方法就让之后的年轻人失去了理想。”

2008年陈一咨癌症晚期,2010年病情有所好转下决定动笔写下了回忆录,他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不时咳嗽与流汗,也告诉记者,在动手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在电脑每敲下一个字就不停流汗,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在汗泪交织下完成的。

对于共产党的评价,他认为:“毛泽东取得政权前大谈民主,为的是争取人心;取得政权后,在大陆不仅从根本上摧毁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各种政治组织丶经济组织丶宗亲组织和经济组织,而且通过不断的运动清除党内外有民主思想的人士,使民主发展失去了成长的元素,大大阻滞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国家因之倒退了不止一个世纪。”

对于中国民主他表示“从寡头政治过渡到民主政治的一个阶段,在上层要不断建立制度化的程序规则,并不断吸纳各类精英进入决策集团;在下层则要普及公民教育,并实行县一级的普选,培育民主社区。”

陈一咨1940年出生,是陕西省三原县人。1959年起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和中文系;1965年因给毛泽东写了一封名为《对党和政府的若干意见》的信,内容批评党和国家生活中的不民主,而被打成“反革命分子”;1969年到1978年他被下放农村劳动改造,期间,对中国的经济丶教育丶社会问题做了大量调查研究。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