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无数敏感词守护的“三个自信”

【新唐人2013年6月14日讯】习近平在与奥巴马在加州作“私人会晤”之前,他和彭丽媛先郑重其事地到中美洲三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其实谁都明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这两个小国只是餐前小菜,至于墨西哥也不是主菜,习近平对墨西哥并不陌生,前几年他就在那里发表过著名的“三不”言论,原话是“有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外国人,对我们的事情指手画脚。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这次习近平重游墨西哥,又在“三不”之外,多了所谓“三个自信”,底气好像更足了。

不过底气足不足,还是要在美国地盘才能显得出本事,这次出访实际上美国才是一盘主菜,却托词顺道访问,实属自欺欺人。不过既然是“私人会晤”,奥巴马的太太就以“私人理由”拒绝应酬。这令早就准备写擦鞋文章赞美习夫人彭丽媛的马屁精们大为扫兴,并且愤愤不平。

好在拍马屁的机会很多,比如在哥斯达黎加,习近平“拈花微笑”,并且递到彭丽媛的鼻子下,让太太闻鲜花的芬芳。这就成了御用记者文人擦鞋的特大亮点,新闻照片与肉麻吹捧的文字登遍平面媒体和各大网站,而偏偏那个日子就在六四24周年的前一天。习近平在异国“拈花微笑”,天安门母亲丁子霖却被禁止出门,不准去木樨地给儿子亡魂做路祭。另一位天安门母亲张先玲,她把儿子被戒严部队枪杀的一件证物交给了香港的六四纪念馆,因而受到官方恼怒的报复,禁止她陪同80多岁而且有病在身的丈夫前去香港。

习近平“拈花微笑”的那天,国内所有网站奉命把“今天”、“今夜”、“这一天”都变成了敏感词。岂止“六四”两个字被禁,连8×8也不行。六四这天中午时分,北京的白昼忽然变成黑夜,局部地区下了冰雹。网民上传这个视频也全部被删除,连网民引用关汉卿《窦娥冤》里的“六月飞霜”这几个字,也被列为敏感词。这就是所谓的“三个自信”?这就是所谓的“中国梦”?

在当局维稳高压之下,虽然北京六四的天空像墨汁一样黑,却于无声处听不到惊雷,只能听到曲折的心声在顽强地传递。比如新浪网以显着位置登出一个通告,毛纪念堂于6月 2日到6月5日不开放,理由是纪念堂南门的道路要维修。这个无关要紧的临时通告,被新浪网故意放大,变成了刻意提醒。因为本来并没有什么人去留意毛纪念堂开或不开,但被新浪推出这个特别通告,网民就都会领悟,毛纪念堂为什么在这几天关门。

但是确实要承认,关于六四的历史创伤,当局不懈地用强力洗涤剂去漂白人民的集体记忆,这不能说完全没有功效。毕竟24年过去了,尤其是对于90后一辈青年来说,六四屠杀发生在他们出生之前。如果说暴力与谎言都未能让全民族遗忘这段记忆,那么至少可以在这一部分人的脑海里抹去这段历史。比如今年六四纪念,到香港读书的90后内地生就表演了爱国愤青“真人秀”,拆毁了学校门口纪念六四的坦克模型。这个“真人秀”视频传到内地,令很多网民倍感沉痛。

不要去谩骂这个内地学生,他看上去非常年轻,在他成长的环境里,六四是一个超级禁忌,在家里,在学校里,在同学之间,都没有人谈过这个话题。他可能完全不知道六四。就算有的90后学生隐约听说过,也不知其详,更不会知道实情。等到有一天六四的真相突然呈现在面前,他们首先的反应是震惊而且本能地抗拒,因为这和他接受的灌输相差实在太悬殊。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人其实知道六四屠杀的事实,但出于惯性恐惧或者利益得失的考量,他们宁愿不相信,或者自我洗刷这段记忆。

正如哈维尔在《无权者的权力》中所说,极权制度是一个充满假象的世界,“专制政治下的人民……每个人都只能在谎言中求生。人们承受在谎言中和与谎言为伍的生活。就是这样,人们确认了这个制度,完善这个制度,制造了这个制度和变成了这个制度”。由此更加觉得,不但香港市民六四维园纪念烛光值得敬佩,国内人民曲折、隐晦、顽强的各种纪念,亦同样珍贵。因为人类和强权的的斗争,就是记忆和遗忘的斗争。

文章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