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今天】唐山大地震(视频)

【新唐人2013年7月28日讯】今天是唐山大地震35周年的忌日。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秒,距离北京只有150公里的河北省唐山市发生特大地震,震源距地面6公里,强震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

地震发生在深夜,市区80%的人来不及反应,被埋在瓦砾之下。极震区包括京山铁路南北两侧的47平方公里。区内所有的建筑物均几乎都荡然无存。一条长8公里、宽30米的地裂缝带,横切围墙、房屋和道路、水渠。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出现大量的裂缝带、喷水冒沙、井喷、重力崩塌、滚石、边坡崩塌、地滑、地基沉陷、岩溶洞陷落以及采空区坍塌等。

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仅唐山市区终身残废的就达1700多人;毁坏公产房屋1479万平方米,倒塌民房53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到54亿元。全市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生命线工程全部破坏,所有工矿全部停产,所有医院和医疗设施全部破坏。地震时行驶的7列客货车和油罐车脱轨。蓟运河、滦河上的两座大型公路桥梁塌落,切断了唐山与天津和关外的公路交通。市区供水管网和水厂建筑物、构造物、水源井破坏严重。开滦煤矿的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倒塌或严重破坏,井下生产中断,近万名工人被困在井下。唐山钢铁公司破坏严重,被迫停产,钢水、铁水凝铸在炉膛内。

唐山地震漏报 – 是天灾?还是人祸?

每当灾难发生后,人们总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场灾难能否避免?“震撼世界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震前曾被准确地预测出来了。”

张庆洲因2005年发表《唐山警示录》备受关注。这位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作过调查,唐山地震前,地震监测网覆盖了整个唐山地区。1976年上半年,唐山地区群测点中的骨干点有85个之多。绝大多数监测点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临震异常,至少十几个点向上级单位发出了短期临震预报。

在唐山地震监测网的工作人员中,张庆洲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的马希融。这位担任过河北省第六、七、八届人大常委的七旬老者,曾两次发出了临震预报。

从1976年5月28日开始,马希融发现,一直平稳的地电阻率值出现了急速下降的现象。他一边加紧观测计算,一边注意观察地下水和动物变化。为慎重起见,马希融还与其他地震台站进行沟通,最后确认监测结果无误。

1976年7月6日/距唐山大地震22天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和开滦矿物局地震办公室做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预报。

1976年7月7日/距唐山大地震21天山海关一中的地震科研小组向河北省、天津市和唐山地区地震部门发出书面预报意见:7月中下旬,渤海及其沿岸陆地有6级左右地震。

1976年7月14日距唐山大地震14天北京市地震队电告国家地震局,出现七大异常,要求立即安排时间听取汇报。北京、天津、唐山、张家口和渤海沿岸的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等近百名中国地震界官员、专家到唐山二中参观地震科研小组的工作。唐山二中田金武老师郑重发出地震警报:1976年7月底8月初,唐山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有可能达到8级。赵各庄矿地震台姜义仓在唐山市地震办公室会商会上正式提出:唐山即将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1976年7月16日/距唐山大地震12天乐亭红卫中学向唐山地区地震办公室、河北省地震局唐山监测中心台发出书面地震预报意见:7月23日前后,我区附近西南方向将有大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

1976年7月22日/距唐山大地震6天山海关一中的地震科研小组再次向河北省、天津市、唐山地区地震部门发出书面预报意见:7月下旬,渤海及其沿岸陆地有6级左右地震。

1976年7月26日/距唐山大地震2天国家地震局汪成民等一行15人到北京市地震队听取汇报,北京队提出,发现临震七大异常。

1976年7月27日10时/距唐山大地震17小时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等人听取了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长汪成民等的汇报。之后,查志远决定,下周一开会研究一下,让汪成民等先去廊坊落实水氡异常。

1976年7月27日16时/距唐山大地震11小时吕家坨矿地震办公室的赵声和王守信两人通过电话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做了紧急震情汇报:第二个峰值一直在上升、上升、上升……

1976年7月27日18时/距唐山大地震9小时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做出强震临震预报:“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

地震前的最后一个傍晚,与马希融一样焦急的还有北京地震队的耿庆国。耿庆国此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7月以来,北京市地震队监测的各种异常已经非常明显了。7月14日,北京市地震队紧急给国家地震局打电话,提出震情紧急,请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立即安排时间听取汇报。国家地震局说,先到天津、唐山等地了解情况,21日再听汇报。

可到了21日,国家局没来人。不能再拖了,北京队业务组副组长张国民就直接给主管华北震情的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副主任梅世蓉打了电话,请求立即听取汇报。但梅世蓉把汇报时间推迟到了26日。

26日那天,国家局来了15个人,梅世蓉没到。国家局的同志听取了整整一天的汇报后,传达了梅世蓉的意见:“四川北部为搞防震已经闹得不可收拾,再乱一下可怎么得了?”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超过24万人在地震中遇难。

有资料总结中共当局在唐山地震的漏报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主管当局对于地震形势的判断,认为地震的重点在川北,忽视京津唐的地震;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政治因素。

在当年4月5日天安门爆发了“4.5”运动,被定性为“天安门反革命事件”,批判邓小平的“反击右倾翻案风”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加上毛的身体也不行了,处于弥留之际。在那个时候,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谁敢提出北京地区有地震?如果地震不来,谁能担当破坏“反击右倾翻案风”这个冤大头呢?所以,虽然当时有很多地震专家和地方地震办的工作人员都从不同层面一直推断在7月底8月初唐山一带有地震,但是,决策部门仍不放心,显然有政治压力,不敢及时行动,只好继续派专家去唐山进一步调查,结果有六位专家在唐山遇难。

县城距唐山市仅115公里河北省青龙县,全县47万人只有一人在唐山大地震中死亡,被誉为“青龙县奇迹”。
当年,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听到震情通报后,火速赶回县里。县领导冉广岐拍板,7月25日,青龙县向县三级干部800多人作了震情报告,要求必须在26日之前将震情通知到县里每一个人。当晚,近百名干部十万火急地奔向各自所在的公社,结果整个县幸免于难。 当时青龙县损坏房屋18万间,其中倒塌7,300多间,但全县47万人仅一人死亡。它被联合国当作人类减灾的经典例子。作家张庆洲写的《唐山警示录》一书中有详细的记载。

禁书《唐山警示录》

30多年过去,唐山人对于这场灾难不愿说,没法说,那是每个家庭不忍触及的悲伤。唐山作家张庆洲也为此失眠。他一直在以一个发问者的角色敲开地震专家的门,“震前预测到了没有?”“灾难可以不重演吗?”作为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张庆洲带着对遇难亲人的怀恋和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多年来对唐山大地震能否和是否进行了成功预测进行了深入的追寻、深刻的反思、深切的呼告,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避免悲剧不再重演。

2000年至2005年,作者张庆洲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本足以警醒国人、唤起国人忧患意识的《唐山警世录》。由于真实记录了一段令人心悸的历史而遭到当局的查禁。《唐山警世录》只是在做一个总结,对于震前的历史,以及我们的得与失,他一直都坚​​信,“悲剧可以重演,但是生命不可以”。 每一次大的自然灾害后面都有一个不解之谜。张庆洲在《唐山警示录》中全面揭示了唐山预报真相被隐瞒的谜团。

纪录片《掩埋》

二零一零年一部真实地反映唐山大地震被隐瞒的真相的纪录片《掩埋》,在大陆遭禁,但却在香港摘取了第三届华语纪录片节长片组冠军。该片成功地挑战了中国地震三大禁区(地震预报、校舍垮塌、救灾款去向)之一的地震预报,是中国首部探寻地震预报的作品。导演王利波受到汶川大地震触动,花费了一年时间实地采访并拍摄了《掩埋》,揭开三十年前唐山地震被掩埋的真相。片中采访了包括地质部地震地质大队黄相宁、北京地震队耿庆国、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华北组组长汪成民等一批专家,他们都曾在当年的唐山大地震之前,历尽艰难,向国家有关部门发出了准确预报,但到了国家地震总局都被压了下去……

此片献给所有在地震中死去的冤魂

纪录片《掩埋》视频一

在“唐山抗震纪念碑”七个大字之下,沉睡着24万个无辜的遇难者。铭刻在纪念墙上的一个又一个沉默的名字,伴随着呜咽的哀乐,缓缓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导演以长达三分半钟的纪念碑和废墟影像作为开场,将我们带入这部沉重的《掩埋》。纪录片主要以口述方式进行拍摄,通过采访官员、专家以及工作者们,详尽地展现了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预测和漏报经过。

在此之前,河北作家张庆洲曾在报告文学《唐山警示录》中全面揭示了唐山预报真相被隐瞒的谜团。而导演王利波就是从这一著作获得了采访线索,并根据所得线索逐一采访了当时在北京从事地震预测工作的科学家,如黄相宁、耿庆国、汪成民;当年在京津唐渤张一带的基层科研人员,包括时任青龙县科委的王春青等人。除了大量的亲历口述之外,影片还展示了一些当时的文件和数据图表。

b
纪录片《掩埋》视频二

当年那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并不是完全没有前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预报,而是由于官方对真相的隐瞒,才导致如此惨重的伤亡,这是片中人物讲述的核心内容。导演将这部作品命名为《掩埋》,并非仅仅是指无数鲜活的生命被地震所导致的坍塌物所掩埋,更是指向了被官方主流话语所掩埋的一些事实。在影片的结尾部分,片中人物也频频发出了对汶川地震的诘问和反思,“汶川地震其实是在重演唐山地震的情况”,“这个错误就意味着后面的地震,还会继续夺去我们中国人民的生命”。《掩埋》是对历史的一次追诉,是对真相的永恒寻求。

纪录片《掩埋》(视频三至十二) 请关注新唐人文史栏目【禁片】

新唐人首发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