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8月5日讯】(新唐人记者柳清综合报导)中共各地方政府为了拼政绩,虚报经济数据、甚至习惯性地在GDP数据上掺水。近日,30省份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据悉,地方省份公布的上半年GDP数据与中央的统计不相符,再次出现中央与地方数据“打架”现象。
21省份GDP相加 竟超全国总量
目前,除青海省外,全国其他省份均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将排名前21个省份的GDP数据相加,共计253295.18亿元,超过全国248009.20亿元的GDP总量。超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24.8万亿元总量。如果将30个省份的GDP数据相加(27.96万亿元),则超过全国总量3.16万亿元。
中国自1985年开始,中央和地方在这个数据上的“不同步”已是常态。对于中央和地方的数据背离,《中国经营报 》引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采用的是生产法计量。各个地方在进行统计的时候,从生产角度会将本地的生产活动产生的价值纳入本地GDP的计算,因而容易在结果中因为重复计算而造成过多增量。
与用电量背驰 穗数据难信服
香港《经济日报》文章指,大陆各地GDP造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广东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秀玉表示,今年她去珠三角调研时发现,一些地方的GDP、财政增长与用电量不是很匹配。以广州为例,今年1至5月GDP同比增长12.9%,但用电量同比下降0.1%,5月用电量同比下降0.3%。理论上GDP和用电量是有合理比例,两者出现背驰,就很难令人信服这个数据是真确。
事实上,在现有体制下,GDP增长与地方政绩考核紧密挂钩,各地自然追逐GDP高增长,并出现“层层加码”。
有专家分析认为,,当前GDP统计存在着愈向下愈高的倾向,比如各县总和大于全市,直至各镇总和大于全县。
专家坦言,GDP和引进外资始终是目前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两个硬指标。GDP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衡量官员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尤其在中国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GDP在考核中的权重更为突出,这个数字的大小事关政绩好坏、仕途起落。
《人民日报海外版》引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王军表示,GDP数据是国家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如果地方数据存在水分会对经济政策决策带来一定干扰。
日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发表评论文章,直言“中国的‘低消费高投资’经济就是一种庞氏骗局。中国经济就像一辆自行车,不前行就会倒下,现在这中国庞氏自行车正冲向一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