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涛:中国外交困境的制度根源

【新唐人2013年8月18日讯】二○一二年中国共产党更换领导核心,内政外交局势突然急剧恶化。一般看法认为,内政困境是后八九维稳机制造成的腐败暴政和社会不公引发民间不满和反抗的后果,外交困境则起源于中共改变邓小平制定的不出头的外交方略导致的国际社会反弹。笔者认为,中共外交方略调整固然是中国最近外交困境的诱因,但国际反弹主要还是对中共专制制度的不信任。

中国外交环境顺境

毛泽东在中共建政以后采取的一边倒的方略和争当国际领袖的思路,使得中国在其后将近三十年时间与世隔绝。虽然毛后期为抵抗前苏联的可能入侵与美国进行战略合作,中国还是自外于世界发展的主流。七十年代末,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才使中国进入世界发展主流。邓小平深知,为了发展创造国际环境,必须摈弃当世界领袖的做法。一是减少争取国际影响力的外援,二是搞好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关系,特别在世界冲突中不仅不与美国为敌、而且有意制造一些冲突赢得美国好感。邓小平的方略确实在为中国发展在全球化体系中有效地开发所需要的资金、市场和技术来源。

一九八九年“六四”屠杀一度引起西方世界对中共统治的强烈反感和制裁,邓小平要求中共继续韬光养晦,经过十年努力,终于恢复与西方的全方位的交流关系。中国承诺在国际体系中接受西方的外交规则并逐步以此改造中国的内政制度。江泽民和胡锦涛基本上沿袭邓小平的方略,即使出现台湾海峡危机、炸馆危机和撞机危机,这一方略确保中国进入国际社会。另一方面,在东南亚经济危机、北韩核实验和○八年金融危机中,中国与美国紧密合作,使得美国相信中国可以在国际交往中逐步被改造。

在冷战后的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并渴望问鼎世界第一。中国技术水平和军事实力也获得大幅度提升。○八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是最早迅速脱困的大国,被世界看作是救星。中国模式甚至被一些西方人士视为对华盛顿模式的更好的替代。

顺境到头急转直下

走向强大的中国并没有依照承诺继续尊重国际规则,更没有修改国内制度。而是在国际社会寄予厚望时变得骄狂起来。在胡温后期,中国在一些国际场合开始杯葛美国。二○○九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故意不守时间怠慢奥巴马;一个副部级干部甚至在正式会议上羞辱美国总统。这些骄狂举动引起美国强烈反弹。胡温在美国全面反击下暂时退避,但中国军方、专家和民间左派意见领袖要求根据中国国际地位和实力变化修订邓小平韬光养晦策略的呼声蹿升高涨。习近平接管党政核心后,顺应这一呼声对中国的外交方略进行调整。一方面摆出大国姿态在国际问题上要发挥建设性影响力,另一方面以西方战略的架构词语表达不惜武力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一句话,中国要以实力通过冲突介入国际事务和解决周边国家争端。习近平六月突访美国向美国总统传达中共决定武力捍卫岛屿的意志。

中国的做法引起周边国家和美国修正对中国的看法。崛起的中国可能不仅要求武力改变周边现状,而且挑战国际社会既成规则。中国与美国在一系列问题上开始发生冲突。

在人权领域,美国开始提高批评中国人权状况持续恶化的声音。一九九九年中国获得美国永久最惠国待遇后,美国降低对中国人权的批评并取消采取批评之外的其他手段就人权问题对中国施加压力。即使像对法轮功那样令人发指的迫害,美国也仅仅在一些不重要的场合温和批评。但二○一一年为应对茉莉花革命进入中国,中国迫害异议人士,美国在主要论坛上公开批评。最近,美国助理国务卿乌兹拉泽雅到中国访问又指责中国领导层更迭后人权状况更加恶化。中国目前重弹人权与贸易分开的调子似乎暗示,美国有可能像上个世纪那样采取比公开谴责更进一步的方式施加压力。

最严重的对抗发生在安全领域。二○一○年美国就高调宣示重返亚洲。目前不仅确立与中国周边国家军事合作机制,而且已将最大数量的军事打击力量部署在太平洋。在中国与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的冲突中,美国公开表示要以实力反对中国武力更改现状。

美国在经济领域中除继续就知识产权、汇率和市场开放等问题与中国摩擦,还提出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带来安全威胁,从而限制中国科技产品进入美国和在美国收购企业。在国会举行的这类听证会上,美国情报前官员公开指认中国威胁。

中美冲突的制度根源

尽管有国际政治理论认为,新型大国崛起会导致国际摩擦,但人们还普遍相信,民主国家之间的摩擦不会恶化到兵戎相见。民主国家之间没有战争是因为民主国家的社会有理性讨论问题和寻求解决冲突的规则,政治领袖是在和平竞争中胜出的。内政决定外交,这些民主政治文化决定了民主国家之间的冲突会遵循理性讨论与和平竞争的方式解决。就此而言,美国与中国冲突最激烈的话题以及美国准备采取最激烈的解决方式的姿态,都是因制度不同导致的不信任的结果。美国不相信一个对内暴政镇压异议人士、对外武力强迫小国就范的国家会在崛起后和平理性公平对待其他国家和遵守国际规则。

除非中国改革政治体制建立宪政民主,崛起的中国很难再继续和平发展的外交方略处理国际争端,也不会得到世界信任提供的国际环境。

文章来源:《动向》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