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0月4日讯】(新唐人记者陈远辉综合报导)自从9月9日“两高”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路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后,张家川事件使公众对中共当局网路言论“严打”和网路管制法规解释的不满,以及对执法者违法的愤怒,汇成抗议浪潮,直指张家川公安局和谣言诽谤入刑罪的《解释》。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中共各喉舌媒体突然转向,称地方执法存在偏失情况,网路管制“亮剑”的说法需谨慎,意识形态不能搞“你不服,我揍你”。有评论指出,先打后“平反”是中共搞政治运动的一贯伎俩,错的永远是理解偏颇的执行者,中央则永远“伟光正”。也有观点认为,党媒风向突转可能是高层出现意见分歧所致。
《新华社》日前坦承,两高的《解释》出台后,“出现对执法过程中存在个别偏失现象的质疑”。几乎在同一时间,中共另一喉舌《人民日报》也发文猛批“张家川事件”,称一些地方在整治打击网路谣言的过程中出现打击报复和以抓人为政绩邀功的错误行为;另外,对互联网管控一直吆喝叫好的《环球时报》也发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陶文昭的文章,称依法治网要讲道理,“亮剑”的说法须慎重,意识形态斗争的方法不能搞“你不服,我揍你”。
这与此前当局文宣机构高官、党媒喉舌对互联网大V和网路意见领袖展开口诛笔伐“亮剑”、“斗争”,以及公安、国保等机构配合展开“清网”行动并“两高”火速出台司法解释中来势汹汹的势头形成鲜明对比。
《多维网》报导称,有知情人士透露,习近平对“8•19”讲话后部分文宣官员、党媒喉舌等片面、僵化解读讲话精神,及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超越法律边界的过火过激行为已经发出纠偏指令,要求有关部门准确理解讲话精神,区别对待不同矛盾问题,在对互联网进行有序管理同时,注意保护网路活力,鼓励合法正当言论,避免造成误伤。
深圳独立作家朱健国认为,“歪嘴和尚念错经”是中共推脱责任的一贯做法。实际上不是底下误解了,而是在照中央指示办事时,最后结果出乎中央高层的意料,由此而被推出来承担罪责而已。
有评论指出,不排除由于中共高层的激烈内斗与分歧,有人借习近平整风抓权立威,再顺便给习制造了大批对立面,使习的声望大受影响,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还有观点指认为,目前中国大陆民智已开,中共一味的实行网路严打实际收效不大,反而会促使民众的积怨到一定程度爆发,让当局更加恐惧。张家川的例子是当局者意识到犯众怒的情况下,顺水推舟让张家川官员作为民众宣泄通道,以此来缓解矛盾的做法。
有网路博客文章则写道:“在世界媒体的围观下,在中国网民满腔愤怒的谴责和声援中,张家川当局和中共北京当局的御用媒体出尔反尔,自相矛盾,进退失据,节节败退。”
当局“败退装胜利”
不过,中共的喉舌媒体在一定程度“承认错误”的措辞上也有相当的保留,保持了“败退还要装胜利”的一贯作风。
《环球时报》社论称,欢迎当地警方撤销对杨某的刑事案件改为行政拘留,却辩称杨某获释是中国高检、高院对新发布的网路管制法规所做司法解释的“实践磨合”,并呼吁网路舆论意见领袖们“及时收手,让事情回归就事论事的简单”。
BBC指出,张家川少年案发酵成几乎具有言论自由保卫战意义的“大围观”;参与舆论监督和批评“执法违法”大合唱的不但有各级官媒,立场各异的网路意见领袖,一度集体沉默的大V,也有普通百姓。争战双方都不否认,有关传谣和诽谤入罪的司法解释是焦点。
维权律师浦志强对BBC表示,《环球时报》社评“实践磨合”说法是把《解释》放在无懈可击、不得讨论、绝对正确的位置,这个立论是无法接受的。
杨家委托的辩护律师之一王誓华声言,此案说明两高解释根本不具可操作性。
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王进文则在美国《纽约时报》撰文表示,这一突破宪法与立法法授权的司法解释自始就不具有合法性,而张家川事件更是证明了两高司法解释的荒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