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港大亲历学生:赵紫阳承诺民主治港始末

【新唐人2014年1月10日讯】(新唐人记者唐音采访报导)香港媒体近日报导,1984年当时担任中共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给香港大学学生会回信,对香港民众要求“民主治港”表示肯定。就此《新唐人》记者9日专访了时任港大学生会外务副会长并参与起草信件的、现任香港立法会议员的叶建源。

53岁的叶建源现在是立法会教育界的议员。1983年他担任香港大学学生会外务副会长。

在1980年代北京与英国开始就香港回归问题磋商后,港大学生希望香港今后依旧能民主自由。因此学生会决定给赵紫阳写信。叶建源就是参与起草信函的9名学生之一。

1984年1月寄出信后,5月底,赵紫阳回信港大学生会,信中明确写道“将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即你们所说的‘民主治港’,是理所当然的”。

记者:叶先生,您好!很高兴能采访您。您能回忆一下,当时学生们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封信呢?

叶建源:当时香港大学的同学在1983年的时候已经开了会,也通过了一些有关香港前途的一些立场。那就在1983年年底,就决定要写一封信给赵紫阳,表示同学们对民主的要求。

在之前就向英国方面写了信,就是当时撒切尔夫人,向她表达香港应该是回归的,从民族的立场来说应该是回归。

同时,香港大学当时的同学就认为,除了回归以外,我们也必须实行高度的自治,而高度的自治就必须以民主为基础。

记者:那赵紫阳回复你们后,看到他的信,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叶建源:当时我们感到很好啊!因为当时他的表述很清楚,他赞成香港大学学生会的同学在给他的信里头所表达的内容,所以当时我们感到是很好的一个回复。

记者:现在30年过去了,您认为香港的民主现状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叶建源:因为在过去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里头,就是说要循序渐进。那这个循序渐进过了30年了,这个已经不能够再用作为借口了。当时的年轻人现在都老了,对不对?

那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很明确的日期,那就是2017年特首要普选。我们就希望能够把一个真正的普选制度落实下来。

这个才能对得起30年前赵紫阳——虽然他后来下台了——可在当时1984年的时候,他是用国务院总理的身份,非常正式的身份来写这封信的。

那所以,他这个庄严的承诺,如果30年后还不能实现的话,那就太失望了。那也是失信于(香港民众)。

我们现在的诉求就是希望把当时的承诺落实下来,基本法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应该落实普选。

记者:北京当局经常在世界上讲人权是生存权,那你们当初在信中要求的是民主的权利。您怎样认识这之间的区别?

叶建源:我不去评论它的说法。

可是我们在信里头说的很明确,就是在香港已经有一定基础的一个社会里头,包括经济基础、教育水平等各种各样的基础,在这种社会里头,我们已经很有条件进入一个比较成熟的民主社会。

我们现在要求的民主的制度,跟他们所说的生存权也没有冲突。我们是在生存权的基础上面再进一步,这个社会总不能只停留在生存权的这样一个水平。

那我们的诉求应该是已经具备了非常成熟的条件了。

记者:您认为这个承诺没有兑现的根本原因、深入的结症在哪里?

叶建源:这个我觉得也不用去想它。

反正这个是一个当时已经有非常明确的方向,就应该排除万难,把它实现下来,我觉得应该抱着这样的态度来做!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