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妮:中国在招远

528杀人案,招远一下子“闻名”世界。

人们好奇,招远是个什么地方?

招远是我的故乡。

百度百科上说,招远是中国的百强县,1131年始置为招远县。至2013年末,招远的总人口56.59万人,4个街道9个镇。我从小就是镇里的村民。

我一向这么介绍我的故乡,招远是——中国金都。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还有一块巨大的黄金矿石安放在玻璃罩里,供游人参观。每次带朋友逛王府井,我都会很骄傲地向他们介绍说,看,我家里的。

这块矿石的存在,让我产生幻觉,自以为招远距离中国首都很近很近,一条直线而已。

但是,震惊全国的528故意杀人案,让我无法再骄傲。崔永元说,这件事是中国人的耻辱。

金灿灿的金都,一夜间成了中国人的耻辱。我夜不能寐。不是仅仅因这一件事,还有更多。离乡14载,我越发想回那片故土,酝酿着回乡创业的计划。但每一次回乡,带给我的却是无尽失望。

“我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年。在离开的这十几年中,我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它。它是我生命中最深沉而又最痛苦的情感。我无法不注视它,无法不关心它,尤其是,当它,以及千千万万个它,越来越被看作中国的病灶,越来越成为中国的悲伤时。”请原谅我不得不借用《中国在梁庄》里的这段话,作者梁红笔下的故乡梁庄,与我的故乡招远,完全一样。

这样的故乡,正在成为我们这些跳出农门、在大城市漂泊的游子,最悲伤的地方。

最近一次和故乡发生关系,是让家人到派出所,把我户口本上婚姻状况一栏的空白,填上未婚二字,在北京办理某证件需要的证明。家人去了,震惊的事情发生了,派出所调出电脑里的档案,说2011年时已填上结婚。家人都懵了:户口本一直放在家里没动过,什么时候被人为修改了?

2008年我研究生毕业后,把在外求学漂泊了多年的户口落回了故乡。出故乡时,我以农民的身份。但求学多年,户口跟着我的求学城市迁徙,直到毕业,北京单位不给解决户口,我再次成为招远人。但是,我的农民身份没了,意味着我没有了农民该有的农地。我只是一个符号,挂在户口本上,享受不到北京的各种市民待遇,买不了房、车;也失去了农地,成了真真正正的“夹心层”,两头不靠。

中国像我这样因为读大学,最后变成“城市留不下、老家回不去”的夹心层,数以万计。

作为夹心层,我“被结婚”了。家人为此耗尽一下午时间,为我解决此事。派出所不承认自己的管理混乱,随便篡改资讯,还强硬告诉家人:烟台地区的规定就是这样,没结婚的,婚姻状况一栏就是空白,不给填未婚。

辩论半天就是不给办。最后惹恼了家人,拍了桌子,没用。得罪这些人,索性不给你办了,找谁讲理?家人无奈托人层层打电话,费了一下午的周折,终于解决了。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家乡离我好遥远,一个让我没有力气去爱的故乡,一步步把我推向远方。我独自在北京急火攻心,嗓子发了炎,发烧了两天。

念及父母一年年老去,“父母在,不远游”。归乡的愿望,一年年强烈。

2013年春节,我与小学同学聚会。跟他们讲,我打算回来种地。小学同学叹口气,哪还有地?地都被占完了。强征。不给的农户,被半夜烧了蔬菜大棚、农用车,人也被打残了。家破人亡。

我在《你不曾知道的中国深泉学院》文中最后提到的,那个给了我深泉体验的小学,还有周边的农田、果园,如今被有钱人霸占了去,竖起铁栅栏,养上恶犬。小学同学说,那个霸主,一半身份是黑社会老大,一半身份就是政府官员。

谁敢告?还没走出招远,就被拖回去打了。青岛的陈宝成案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件。我深深知道,在北京读法律的陈宝成,用法抗争是无用的,他最后用命抗争,至今还在被关押。

小学同学说,你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北京吧,那里至少还有法。你如果回来抗争,招远这么多矿洞,深不见底,哪天被扔下去都找不到影儿。

他们怕我还不信,就给我搬出这几年地方黑老大轮流坐庄的演进史,一切都是因为金矿。最嚣张的一个黑老大,据说盖的别墅下面,埋的全是矿石,拥有枪支,省里都不敢动,最后惊动了中央,中央直接派人下来才打掉。

他们还怕我不信,就说,你们村里的集体山林,都被强占了,回家问问你父母。

巧的是,那天中午,还没等我问,村里的广播喊,发生山火了,赶紧去灭火。还在饭桌上,刚吃了两口饭的父亲,一听,撂下筷子,抄起铁锨,就奔山上了。我和妈妈等了他一个多小时,父亲才回来。

饭已经凉了。他说不吃了。坐在饭桌边叹气,去救山火的,全是村里60多岁的老人,救的山火,正是被卖掉的集体山林。

“我们这些老头子,扑灭火,瘫坐在那里,忽然有人说,这林子已经不是村里的了,是那个地痞的,我们干嘛还给他灭火。”父亲说,可是,这些林子从他小时候就有,有感情了,不能眼睁睁看着被火烧没了。

这个林子也有我的回忆。小时候,夏天雨后,我就挎个篮子,来松林里采松蘑。金黄的松蘑,带有松针的味道,至今还都忘不了。

如今林子被带刺的铁丝网圈起来,跟村民划上了隔离线。

其实我不是不信同学的话,只是对故乡总存有美好想像,故乡给了我最美的回忆。夏天河里摸鱼,冬天满山找野兔。我三四岁的时候,敢一个人跑3里山路到姥姥家,路上遇到人,看到我小不点一个,问我到哪里,骑车驮我一直送到姥姥家门口。

民风纯朴的招远,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父亲灭山火的举动,让我当时落泪。他们对家乡的感情,依旧那么纯朴。记得父母总跟我说,“没有哪个地方的农民,比咱这的还好管理,太老实了。”

我至今挺愧对我的“深泉小学”班主任,还有父老乡亲。那位培育我的老师,曾向我打过求救电话,家里亲戚遭遇不公,到处告状,无果。“你在北京,能不能帮上忙?”

2014年4月,中学同学给我打电话。靠考学成为公务员的他,竟然也向我求救。“你不是报导国资改革么,快下来看看地方都是怎么改的吧,都卖给日本人啦!”同学几乎带着哭腔,在电话里控诉。

他的一位朋友,在威海国企上班,工作了十几年,从基层干到总经理,把一个小国企,做成了大企业,海外订单排着队,因为产品品质数一数二。结果,中央启动的这波国企改革,虽鼓励民营资本入股,参与管理;但在地方,一切都走了样,只管招标,价高者得。看似是市场化竞争,可惜这位把企业做起来的职业经理人,根本没有如此财力拿下一手做起来的企业,被日本人高价拿了去,然后把他扫地出门。一生心血都在这个企业的经理人,拉我同学喝酒大哭。

每每面对这样的求救电话,我就恨自己是个废物,百无一用是书生。我曾经是家乡父老的骄傲,他们为培养出一个大学生而奔相走告,高考那年,十里八乡都知道我考上了大学。

可是离乡14载,我对于家乡,无能无力。谨小慎微的父母从小教育我,出门在外,遵纪守法。反过来,我相信的法,对于家乡人,是没有作用的。法只认钱,只保护有钱人。

老实善良的故乡人,又是一群最容易满足的人,给一点点好,就念念不忘。每次春节归乡,父母都会念叨中央的一些好政策,你看,种地不交钱了,你看,农村合作医疗补贴又多了10块钱,你看……

528血淋淋的案例,却如一记闷棍,敲得我喘不上气来,把那些哭诉的求救电话,把留在家乡的同学的叹息,都勾了上来。

甚至那个倒在血泊里,被活活打死的女子,竟然是我身边两位朋友共同的亲戚。如今也离开家乡的他们,也只能在微博上声援。

我第一次借助工作的便利,来声援我的家乡,是在2014年两会。受春节事件的触动,我连写了两份提案托认识的一位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提交,希望得到立案解决,一份关于农村大学生回乡政策落实问题,一份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你看,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关心自己家乡、被乡亲寄予厚望的“农二代”们,漂泊在大城市,仍旧无法为自己的家乡发言,只能靠那些“代表们”去呼吁。

再看看如今污水横流的河流,空洞的矿山和无数采空区,人人自危的处境,故乡越来越陌生,招远不再是那个招远。

就像《中国在梁庄》里提到的,村庄,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民族的子宫,它的温暖、营养的多少,它的整体机能的健康,决定着一个孩子将来身体的健康、情感的丰富度和智慧的高度。

村庄的溃散使乡村人成为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没有回忆、没有精神的指引和归宿。它意味着,孩童失去了最初的文化启蒙,失去了被言传身教的机会和体会温暖健康人生的机会;它也意味着,那些已经成为民族性格的独特品质正在消失,因为它们失去了最基本的存在地。

回不去的招远,回不去的故乡。

(来源:公共微信账号:呦呦鹿鸣)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