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12月9日讯】香港雨伞运动中,当局指责是因为通识教育科让学生懂得了“公民抗命”的知识,于是将这一学科从必修课改成选修课等。潘启聪,一名香港通识教育老师发表文章,分析香港的核心价是是“同舟共济的人情味”。
香港的核心价值:同舟共济的人情味
文:潘启聪/恒生管理学院通识教育系兼任讲师
这段时间的香港
我一生人都未写过任何论政、社的文章。在《苹果日报》的〈报纸上,看到一张张我教过的面孔〉是第一份。那个时候是学期初,是我批判思考课程的第二课。学界为表达对政府提出的普选方案感到失望而发起了罢课。在那个时候,社会上有一些声音,如李偲嫣、周融等人,反复地对社会散布学生们心智不成熟,是的被人煽动出来的讯息。出于对这些讯息的反感,也是为了支持学生们,我写了第一份的社论文章。眼见有不少我教过的、正在教的学生们响应号召,为他们的理想而走出课室。我感到很安慰。由我跟他们的互动之中,我知道他们不只是凭着一腔的热血就鲁莽地行事,也不是被煽动出来。他们给予了我们一些很好的理由,去参与他们觉得对的事。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耆,我认为教育的理想不只是知识的教授,而是精神的传承。个体生命有限,上一代老去,下一代继承,人类文明才会恒存不灭。知识易讲,精神难传。见到青年人对社会发展勇于承担,我们能不感到安慰吗?
时间一直的过,这样就已两个多月了。我批判思考的课亦已达尾声了。在最后的课堂上,我作了如此的总结。我跟学生们说:“不知道你如何理解何谓‘读书人’、‘知识份子’、‘大学生’等身份。有同学可能因自己是私立学院的学生而感比了下去。我,作为你们的老师,我是抱着训练知识份子的心态去对待你们的。有人有名牌大学生的学历,但说话没有逻辑,做事没有承担,人品欠佳。这样的人,能配上知识份子的名号吗?
我希望同学是以培养自己作为一位知识份子去读书。要真正成为一位知识份子,要理性、要讲道理,这些大家都知道。可是,实践出来不是说的那么简单。那是一种处事的态度、生活的哲学。一,每事求真,做事有理据。二,待人接物常以理服人。态度要开放,理由不够人好要向人学习。三,学问是要活出来的,不要有封建书生的酸腐气。在我心目中,孟子的气度是读书人都应该学的。希望大家能共勉之。”
可惜的是……可惜……真的很可惜……对学生,我是这样教。但是,今日的社会给了青年人什么的环境?我口是这样作总结,心里却是无限的欷歔。
这两个月的时间里,香港警察被质疑处事不公。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警方是否应该就每一件市民能提供质疑理由及证据之事进行交代呢?有市民拍片,提出证据显示有警员送捣乱占领区的人士上的士。这件事有没有调查结果呢?有市民提供影片,指市民的蓝丝带运动是在某警处集合的。警方有没有就此进行解释呢?警员挂黄丝带就要辞职,挂蓝丝带就有言论自由。更甚者,该位挂蓝丝带的警员事后挑衅性地多挂十条蓝丝带在其办公室门上。市民是否可以合理地推论,如此心理素质如此低劣的警员,执法时难以有中立性?这事件是否就此解释完了?File closed?市民提出不只一次的质疑,指警方在执法上有不一致。
例如,何以有人制服凶徒拿好市民奖,偏偏占领人士制服袭击黎智英者就被捕?又例如,为什么围殴曾健超的七位警员,要那么久才加以拘捕呢?警方是否需要就此有清晰的解释?韩农在香港办世贸会议时冲击警方,手上有旗杆、拆毁行人路围栏毁制成的武器、有竹竿和木方,警方扔了七枚催泪弹。香港市民只有护目、口罩、保鲜纸和雨伞,警方使用了八十多枚催泪弹。政府开口一句警方有专业训练,闭口又一句相信在场指挥官的判断,这就解释完了?我心里悲叹,到底老师上课时还要不要教青年人讲理性、讲道理?更甚者,把市民弄至头破血流者斥责市民扰乱香港的核心价值:法治社会。我不禁问:香港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什么才是香港的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一词人人都讲,谁知道它真正的定义?唐英年之前在参选时,说了一句“捍卫核心价值是最核心的核心价值”,我一直用之为教材至今。当时仍为候任特首的梁振英在2012年4月有一份新闻稿,指自由、人权、民主、法治等是香港的核心价值。《大公报》曾发表文章,指出“一国两制”才是港人社会核心价值。梁爱诗亦曾指出,法治精神是香港重要的核心价值。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在近日发表一份民调报告,结果指出香港核心价值多元多样,当中就包括了:法治、公正廉洁、追求社会稳定、自由、和平仁爱、保障私人财产、公平竞争、重视家庭责任、民主、多元包容和市场经济。不过,我不禁问一句:“核心”的定义是什么?“多元的核心价值”这一句话,跟“已婚的王老五”在我眼中分别不大。
没有理论的支持、没有研究的数据,笔者只想道出自己的体验。生于香港,长于香港。我儿时是听着张国荣、罗文、梅艳芳的歌长大,到少年的时期则改为四大天王。我孩童时是每日追看《430穿梭机》的电视迷,我印象最深的电视剧是《万家传说》。我的杨过是古天乐,而姑姑则是李若彤。我肯花钱买的第一套港产漫画是许景琛的《街霸 三》,漫画因画家离职而烂尾收场。我居住的地方是石硖尾的大坑西新邨。我想,我是有资格讲一讲我这一个“香港仔”的感受和体验。
香港,其实是一处怎样的地方?有人说是一块福地,真的吗?开埠初期,香港地瘠山多,水源缺乏,大家都认为并非安居乐业的好地方。原本,香港的人不多。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及中国爆发内战期间,很多人从内地涌入香港,全港人口才不断增加。今日,有人对彭定康大叫 we miss you 和 please come back。本土的港人难道没有经历过贪污猖獗的时代、外国人欺压港人的年头?民政署计划、十年建屋计划、九年免费教育等难道不是为建立香港市民的归属感而推行的改革吗?老实说,港英政府不是神话,香港也不是福地。
香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令香港变得非凡的,是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香港,与其说它是一块福地,说它是一处避难所更为恰当。世界大战、中国内战、文化大革命等事令很多的内地人涌入香港。那个时候,香港的本土意识仍未萌芽。不少人都抱着过客的心理、暂居的心态逗留在香港,待时局回复安宁后再归故乡。由于在不少人眼中,大家同为落难暂居此地之人,互助共济的精神非常强。内地的动荡终究非一时三刻之事。由于长时间的居留,原意暂居此地之人在香港结婚、生子、创业……也逐渐的落地生根。本土意识发轫于此时。罗文的《狮子山下》、许冠杰的《同舟共济》、《铁塔凌云》等可谓一些香港本土意识浓厚的代表作品。在这些本土意识浓厚的歌曲中,我们可以见到什么共通之处呢?
是互助包容的精神、系同舟共济的精神。罗文的《狮子山下》一句:“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最可以突显出此精神。有人说过“勤奋”是港人的核心价值。我不同意。比如《狮子山下》中的“我地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一句,其重点不在“艰辛努力”而系“我地大家”。许冠杰更是以《同舟共济》作为歌曲名字。歌中写同舟者在“无情浪把它(指这条船,即意指香港)猛卷”的情况下,“决意留在这条船,齐齐令它不遭破损”不正是同舟共济的精神吗?歌曲中以家喻港,力勉港人包容共济,“但愿日后狮子山下,人人团结,永不分化”。如果这两首作品堪称歌颂香港本土意识的代表作,香港的核心价值无他,非“同舟共济的人情味”莫属。
恳请重拾香港的核心价值
不知何时,香港人的价值观已变得金钱挂帅。占领行动开始了以后,在街道上每每听到途人议论“占中”都是骂学生“不知赚钱艰难”、“没有钱,讲什么民主”、“民主可以当饭食吗?”。
不知何时,香港人的人情味已荡然无存。我不认识黄之锋、黄子悦和卢彦慧等人,但闻得他们以自己的身体健康作抗争的赌注,我不开心。我自己也有两个女儿,将心比心,如果那是我的儿女,我一定很担心。因此,他们绝食了多久,我就不开心多久。但是,我们的政府有对绝食的学生们表达任何善意吗?有相关的官员到场表示关怀吗?
不知何时,香港人的包容共济的心已死掉了。比如我自己,我自问是黄丝带的阵营,也觉得真普选是好的,但是也必须考虑现实状况。认识我的、曾和我面谈政改的人都知道,我一早就说过无门槛、零筛选的公民提名方案是没有什么可能争取到的。尤其当你知道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民主的定义有着根本性的不同,马克思认为他提出的共产主义是比资本主义好的新民主。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主席近来曾有“中国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模式”及“不会有西方式的民主”的言论。我见到有人在旺角占领区踢球,我就撰文叫没有心理准备作公民抗命的人离开。
我也曾撰文建议占领行动的主事者采取机会主义的态度与政府及早展开磋商,如果政府肯让步可考虑退场,或转变抗争的方式,或想办法持续监察政改。比之于民主的诉求,我认为政府做事若能以民为本那已经很不错了。虽则有以上这些个人的想法,然而我从没有向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开火”。我身边有十分坚持公民提名方案的亲友和学生,也有支持蓝丝带的亲友和学生。议事归议事,我们的关系依旧亲厚。
社会上一定会有不同的声音,和而不同才能做到包容共济。然而,只要你在蓝丝带势力的 Facebook 专页走一转。你就会看到政见淹死恻隐、是非之心的现象。在占领者受伤的消息下,在网民的留言中,“打得少”、“打死班孬种”、粗言秽语的咒骂等是不可能没有的。特首梁振英在当选之时,宣布“从今天起,没有唐营、何营、梁营之分,只有香港营”。我当时对他的印象很好。言犹在耳,何以今日他会视街道上的群众是问题,而非香港其中一份子的声音呢?他那股拿着折凳就落区听取民意的气度去了哪里?没有包容,何能共济?今日的香港、往后的香港,还可以繁荣安定吗?
近日,很多人在讨论“后占中时期”社会该怎走。笔者认为重拾香港的核心价值:同舟共济的人情味,已经很不错了。在香港这土地上没有敌人,只有不同意见居民,而大家都只有一个方向:“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
文章来源:香港独立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