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揭秘中纪委打虎三大“杀手锏”

【新唐人2015年2月3日讯】(新唐人记者凯欣综合报导)习近平上任后,承认腐败将亡党,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不得不掀起反腐打虎风暴,中共中纪委则担任起打虎的主要部门。外界发现,中共中纪委在打虎过程中采用了三大“撒手锏”确实抓到了一些小老虎,但是否能打到大老虎还有待关注。

进入2015年,南京原市委书记杨卫泽、中共国安部前副部长马建、甘肃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陆武成先后落马,让外界对中共官场的腐败再次掀起热议浪潮。

那么中纪委又是如何拿下这些老虎的呢?

2月3日,澎湃新闻网以事例方式报导称,从2014年,有68名中管官员落马。看层级,包括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和苏荣等4名副国级以上官员在列,从中就能看出:中纪委打虎已然形成了三种策略——调虎离山、剪其羽翼与对准秒杀。这三大“撒手锏”到了2015年或将再次出鞘。

调虎离山 引虎出巢

追溯中纪委打虎历史,一调任就被调查的官员不在少数。

1月16日晚,中共国家旅游局副局长霍克落马,此时距其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刚刚一个月。而霍克所在的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直接负责中枢文件运转、最高层会议安排等机密业务。

澎湃新闻网报导分析说,因为有些“老虎”本处于中共党政军权力运行的核心岗位上,在信息获取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不管是其利用职权打探消息,还是隐匿销毁证据,都会干扰办案、增加工作难度,因此就采用了调虎离山。

报导说,除此之外,对老虎还采用或是在平级调动、退居二线之后,或是在提升调动之后,这样一来,“老虎”一般会认为自己“过关”了,可以高枕无忧了。事实上采用调虎离山恰恰给“老虎”们制造了“平安落地”的假象。

剪其羽翼:外围入手抽丝剥茧

2014年,山西“塌方式腐败”、四川官场地震、中石油系列腐败等案件一查一串、一端一窝,令人触目惊心。而在这些窝案的背后,往往有着“大老虎”的身影。

由于这些“大老虎”们往往深耕官场数十年,掌控的势力惊人。有的甚至还拉帮结派,自立山头,俨然成为“山大王”,对中共的政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阳奉阴违。包括有郭永祥、李崇禧、冀文林等为代表的“秘书帮”;蒋洁敏、王永春等在内的“石油帮”等。对待这种目标,中纪委如贸然出手,难免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风险。

报导说,在调查这些窝案时,中纪委只能采用从大老虎的外围入手,从多个“阵线”搞清楚低阶官员的关联案件,获得相对确凿的证据和关联案情后,才会慢慢合拢、收网,最后对准大老虎。

对准秒杀:中共高官被查前“毫无征兆”

201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南京原市委书记杨卫泽成为中共中纪委拿下的新年首虎。虽然此前已有不少传言,但杨卫泽此次被查,再次延续了高官被查前“毫无征兆”的特点。

象杨卫泽一样被秒杀的官员还有原海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谭力;原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等人,谭力被带走前还在外省打高尔夫球;万庆良在被查前几天,仍去私人会所大吃大喝。

而这些一个个省部级高官在秒杀面前,是人人自危、人心惶惶啊!中纪委就是想给个措手不及。为什么要产生这样的效果?报导说,从过往查处的贪腐案件来看,问题官员已经从“单打独斗”逐步转化为“拉帮结派”,贪腐官员之间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因此,中纪委在查证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响起“磨刀声”,再想“秒杀”就难上加难了。

2015“开年三虎”已经收网,下一个老虎是谁呢?外界还在关注。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