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台中科博馆 重现千古编钟 金石之声

【新唐人2015年06月07日讯】社区广角镜(343)台湾台中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为了庆祝明年30周年馆庆,特邀国立故宫博物院、国立历史博物馆、中研院等,联合推出“鼎立三十特展”,邀请民众体验两千多年前的先民,铸鼎镕金的智慧。

编钟敲击出来的声音清脆悦耳,眼前看到的编钟,是台湾传统艺术中心按照1978年在湖北省随州市,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原件母版来复制,它的音律、音色和整个的形制,最接近于原件。

湖北省博物馆社教人员胡小姐:“整套钟由65口钟悬挂组合完成,上层的叫做钮钟,19件,演奏的是高音部分,中间这一层叫做甬钟,它主要演奏的是中音部分,最下面的这一层叫大型甬钟,它主要演奏的是低音部分,整套编钟可以跨五个半八度。”

湖北省博物馆社教人员胡小姐:“钟在进行表演的时候,它一般需要5位演员,有3位演员站在后面敲击中层的甬钟,和上层的钮钟,然后前面会有2位演员,拿着长的木棒来敲击最下层的大甬钟,起到一个烘托气氛的作用,整套编钟在表演的音乐上,主要的音域还是在中间这一层。”

曾侯乙编钟出土的时候,保存非常完整,全套编钟以青铜制作,重量达5吨,外形呈合瓦状,两侧有2条“棱”,外面一颗一颗的叫“枚”,棱和枚对钟声有阻尼作用,使敲出来的声音清脆不会有回音。

体验的民众:“(声音)很清脆,对啊,还满响的。”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人类学组主任屈慧丽:“里面有14件是真品,分别是在西周和春秋的时候发现,从墓葬里面发现的,其实不只是编钟的出现让我们从音乐考古,我们可以理解到它的音乐性,还有可以从实验考古,因为其实在周礼考工记都有说,到底加多少成分的铜锡,会造成不同音乐的效果,其实这个是一个实验的过程。”

编钟到周朝末期,进入了鼎盛时期,奏出的音乐更加动听,并且逐渐成为一种礼仪乐器,扮演政治、文化的重要角色。观众接触,两千多年前的金石之声,也感受先人的智慧与文化。

新唐人亚太电视王媛、林莉台湾台中采访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