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对话分歧依旧 场外聚焦中国人权

【新唐人2015年06月28日讯】新闻周刊(481)美中第七轮战略与经济对话6月24号在华盛顿落下帷幕。虽然双方在气候、国际货币基金改革、动物保护等方面达成协议,但在更重要的议题,比如网络安全等方面,分歧依旧。而中共最怕触碰的人权问题,在对话会场之外,声音更响。

6月17号,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之前,国际特赦、自由之家、中国人权、人权观察等九个美国人权团体,发表公开信,呼吁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和财政部长杰克•卢,把中国人权现状恶化,纳入双方讨论的议题。

公开信说,中共加剧迫害少数民族、宗教团体和其他弱势群体,打压言论自由,许多人因网上言论被定罪、记者被噤声、学术单位被要求严格遵守中共的路线。

人权团体敦促美国对中共施压,在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提出中国人权议题。

人权观察中国事务负责人苏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对《美国之音》表示,向中共提出人权议题,并不像很多美国官员所认为的那样会招来麻烦,实际上会促进美中合作。

苏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列举美中过去在反恐、经贸、气候问题的合作上触礁,都是因为美国无法落实“政府一体化”,在跟中共打交道时,绕开了人权问题。

这次年度美中对话之前,双方在南中国海、网路安全方面的紧张关系一度达到“临界点”。

中共在南海争议区域持续填海造岛。美军一架p8-a侦察机靠近观察,被中共海军八次强硬警告,气氛紧张。

网路空间更是剑拔弩张。6月初,美国超过400万名联邦雇员的个人档案被窃取,中国骇客被认为嫌疑最大。

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学社主席陈奎德认为,在这些事情上,美国的应对太消极。

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学社主席陈奎德:“过去的所谓‘兜而不破’,是,大家都输不起,都不能进入某种对抗的、战争的状态,但是,施加强大的压力,类似于里根总统那样的政策方针,以美国现在的力量也是可能的。”

美国副总统拜登在这轮美中对话的开幕词中,提到南海航行自由和网路骇客攻击问题,并坦承双方会有激烈分歧。

美国副总统拜登:“我们会有激烈的竞争,会有激烈的分歧,国际关系的本质就是如此。”

他也提到网路自由和人权问题,希望双方能坦率交流。

但有学者认为,避重就轻的交流恐怕无法解决实质问题。

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学社主席陈奎德:“中共不是说要进入一百多个国家认可的主流国际秩序,而是要靠中共自己认定的这套规则。如果(他们)认定这套方针,虽然谈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说一些比较缓和的话,但回去以后仍然我行我素,特别是人权问题。”

而人权呼声的最强音来自会场之外。

对话第一天,大华府地区部分法轮功学员在会场外,和平表达诉求,要求中共停止迫害法轮功,公开审判迫害元凶江泽民。

华府法轮功学员张慧东:“我们的诉求就是在中国停止迫害法轮功,依法公开审判江泽民。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有上万名法轮功学员以及社会各阶层在中国法庭和世界法庭起诉江泽民。我们在这里,主要是为了公开声援在中国的诉江大潮,依法公开审判迫害元凶江泽民。”

据明慧网报导,这周有超过13,109名中国大陆法轮功学员及家属递交控告江泽民的刑事控告状。由于网路封锁和信息传输的不便,实际数字还不止于此。

会场内,在人权议题上,美国国务卿克里重申,美国将继续支持普世人权和自由,这些权利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而且对国家的稳定与繁荣至关重要。

克里还强调美中关系对于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性。

美国国务卿克里:“中美之间的关系,在当今世界上,如果不是最重要的,也肯定是最有影响力的关系之一。如果处理得当,我们希望能影响二十一世纪。”

美国总统欧巴马24号在白宫会晤了参加对话的中方代表,对中共在“网际网路和海上行为”及人民币汇率、技术和投资政策等方面表示关注,敦促中共当局采取实际步骤,缓和紧张气氛。

这一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公开的对话内容包括:经济合作、反恐、防止核扩散、气候和能源等。而网路安全、南中国海问题、核政策、飞弹防卫等敏感话题,双方闭门会商。

尽管双方都呼吁避免对抗,但在网路及南中国海安全问题上,双方各自看法不同,分歧并没有缩小。

美中对话结束第二天,25号,美国发表了2014年度世界人权报告,其中谈到中国的状况,指出被中共当局视为敏感的个人和群体,依然没有集会、信仰和旅行的自由。

采访:林澜/林乐予
撰稿:易闻
剪辑:明玉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