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9月01日讯】(新唐人记者唐明综合报导)蒋介石在抗日战争爆发曾感叹“我们所见到的日本人,没有一个不是侦探,没有一个不是便衣”。近日,有关专家揭示了近代日本对华谍报活动,从日军1872年派员来华谍报到1937年七七事变为止,这近70年中无时无刻不在收集中国情报以备战。
澎湃新闻报导,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许金生,经过十余年资料搜集整理,成书《近代日本对华军事谍报体系研究1868-1937》。许金生利用日本军方遗留的原始档案,向公众揭示了近代日本是如何全面开展对华谍报活动以备战的。
许金生表示,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近代政府后,对外扩张思想就在朝野内外重新抬头。近代日本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就从组织、制度等方面逐步构建对华谍报体系。
甲午战争开始后,日本军方一直派遣间谍前往中国测量军工地图。最早的这批间谍就用步伐丈量土地,记录下沿途地貌特征。这些测量队队员并不会说汉语,乔装打扮潜入各个城市后,就住进当地的日本侨民和商社中,利用他们做掩护。要搞经纬测量,就要有水准点,打桩就打在这些侨民、商社家中,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记录下来。
谍报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服务于军事,情报内容包括兵要地志、气候条件,山岳高低向背、地理城郭要冲、河海深浅状况等;二是为了掠夺资源,当地的矿产资源情况就是必须要搜集的;三是为了战时、战后统治,因此政体法令、语言风俗人情、宗教文化、教育情况、商业税法等情况都需要调查。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因此觉得实现大东亚共荣是应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提出的建立类似邦联制的战略构想与政治号召。中国理应“被帮助”,日本老百姓也都是这种思想。
许金生说:我还整理出版了1909-1937年间,日本外务省对中国的报纸、通信社调查情况。他们要搞宣传战,首先得了解中国的媒体情况。可以看到,他们对中国每个城市发行了哪些报纸、有哪些通信社、党派倾向、主编主笔是谁,调查得清清楚楚。日本根据情报内容,出版了中国许多省份的兵要地志,可以说比中国人还要了解中国。
由于谍报工作的特殊性,许多历史资料已经遗失,相关文件在当时就受到严格管理,不为外人所知,何况有些绝密文件用后即销毁。不过好在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方面开始加大整理和公开档案的力度和渠道,从公开的残缺资料中,仍然能找到不少蛛丝马迹,接近历史的真相。
20世纪后,参谋本部每年都会出台年度对华谍报计划,可惜资料已被销毁。但是参谋本部出台了年度谍报计划后,会把这个谍报计划下达给与中国所有有关的军方系统,比如关东军、华北军、台湾军、朝鲜军(指驻扎在各地的日本军队)。各地区军队又有自己的参谋部,负责当地的计划,朝鲜军的谍报任务就是收集朝鲜以及中朝交界、延吉等地的情报。
日本战败投降后,情报机构也随着军队的解散而土崩瓦解,直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情报工作一直处于萧条和恢复时期。近些年来,为配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需求,相关情报机构渐渐再次走到“前台”。